余震活动

作品数:54被引量:17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杰薛艳蒋海昆曲均浩史海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技成果》《地球物理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区域构造应力场探讨2014年鲁甸地震余震活动发生在共轭断裂上的原因被引量:1
《地震地质》2024年第1期184-200,共17页万永革 宋泽尧 关兆萱 黄睿琪 顾培苑 王润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74,41674055,42364005);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ZY20215117);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FZ212105)共同资助。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地震。该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余震活动表现在共轭的昭通-鲁甸断裂和包谷垴-小河断裂上。为了从应力角度探究地震活动发生在2条断裂上的原因及确定主震发生在哪条断裂上,文中首先搜集了鲁甸地震...
关键词:共轭断层 断层结构 发震机制 应力场 
青海门源地震震区视向地表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趋势
《青海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106-112,共7页熊文顺 任二峰 夏楚林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项目(2020-ZJ-762)。
为确定2022年门源Ms6.9地震发生后第一周期内震区断层视向地表形变特征,预测震区地震活动趋势,本文在综合震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D-InSAR技术获得门源Ms6.9地震发生后第一周期内视向地表形变图,确定了第一周期内震区断层视向形变特...
关键词:门源地震 D-INSAR技术 地表形变 余震活动 
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动态应力对后续余震活动的触发作用
《地震学报》2023年第1期17-28,共12页刘容 陈强 杨莹辉 钟霞 苑雨 
选取IRIS远震台站波形数据,反演了云南漾濞MS6.4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计算了断层破裂在近场产生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讨论了主震对近场余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动态库仑应力演化过程与震源破裂特征反演结果一致,其大小...
关键词:云南MS6.4地震 地震破裂过程 动态库仑破裂应力 应力触发 
分布式光纤高密度地震观测揭示门源M_(S)6.9地震余震活动与隐伏断层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2年第27期3340-3347,共8页包丰 曾祥方 林融冰 迟本鑫 吕昊 沙成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21YFA0716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4067,42142008)资助。
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阵对地震监测和结构成像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结合现有通讯光缆可以快速构建高密度地震监测网.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发生后,利用震中区20.8 km通讯光缆构建了间距10 m的高密度地震台阵,记录...
关键词:门源地震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 高密度地震台阵 余震监测 断层探测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后应力演化与余震关系被引量:4
《地球科学》2022年第6期2149-2164,共16页李平恩 廖力 奉建州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s.DQJB19A0123,DQJB19B27,DQJB21X25,DQJB20X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674105)。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该次地震余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其中超过5.0级的强余震就有4次,具有不同于以往6.0级地震的独特特征.余震活动与震后区域应力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区域主要活动构造、地表起...
关键词:长宁6.0级地震 震后应力演化 余震活动 库仑破裂应力 有限元 地球物理 
警惕地震次生灾害 加强灾害链风险防范——纪念美国阿拉斯加州8.6级地震65周年
《防灾博览》2022年第2期74-77,共4页宋吴冉 
1957年3月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8.6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在阿留申海沟内,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震后直至3月22日,又先后发生了6次7级至7.2级不等的强烈余震活动,余震活...
关键词:地震次生灾害 火山喷发 太平洋板块 余震活动 海啸波 阿留申海沟 北美洲板块 越洋海啸 
2022年门源M_(S)6.9和2016年门源M_(S)6.4地震序列比较分析被引量:1
《中国地震》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孟令媛 解孟雨 臧阳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2012YC、XH22011YA、XH20072)共同资助。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距离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震中约33km,两次门源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附近,但在震源机制、主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及地震序列余震活动等方面显著不同。针对两次门源地震序列...
关键词:门源M_(S)6.9地震 门源M_(S)6.4地震 冷龙岭断裂 余震活动 
《地震研究》期刊“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理论及技术应用”约稿函
《地震研究》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恩来总理3次亲赴现场视察灾情,明确提出"必须加强预测研究,做到准确及时"。为了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有效监测余震活动,在地震现场开展了地下水位、流量、水氡以及水化学组分等项目的观测工作。从此,中国开始了长...
关键词:监测预报 地震现场 地下流体 观测技术 水化学组分 余震活动 现场视察 水氡 
唐山大地震余震?专家:持续上百年都正常
《科学大观园》2020年第15期8-11,共4页吴淑斌 
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区震感明显。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专家认为,唐山地...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余震活动 唐山地区 震感 
黏弹应力松弛及余滑作用下余震衰减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7期41-42,共2页曲均浩 
震后趋势判定和强余震预测是震后抢险救灾、次生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科学基础是对地震序列统计特征及余震活动机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本论文考虑主震破裂面不均匀性、应力加载及余震间应力相...
关键词:余震衰减 余震活动持续时间 主震破裂面 残余凹凸体 应力松弛 震后余滑 黏滞系数 区域断层滑动速率 震源断层模型分形维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