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区

作品数:2725被引量:6890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宇隋鑫付立东任海李旭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稻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中国稻米》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陈洛 李学忠 谢国威 杨梯丰 杨武 赵均良 王丰 周玲艳 董景芳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B03J132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谷计划”项目(2021YG10);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2022NPY00005);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2023B1212060042)。
整精米率是决定稻米商品价值的重要性状之一,筛选不同环境条件下种植都具有高整精米率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357个籼稻种质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大丰试验基地不同年份(2021—2023)不同季节(早、晚季)种植时的整精米率,发现2...
关键词:籼稻 整精米率 早季 晚季 华南稻区 
东北稻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中国稻米》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王将 丁友强 岳博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9-03);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S202234)。
秸秆直接还田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内容在我国东北稻区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东北稻区目前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环节不同种类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配套装备存在问...
关键词:水稻 东北稻区 中国 保护性耕作 秸秆直接还田 机具 
东北稻区淹水胁迫下水稻反应机理及减灾措施
《中国稻米》2024年第3期59-62,66,共5页李超 赫兵 王晓航 郎红 吴小阳 姚亮 罗立强 杨德亮 王帅 陈殿元 严光彬 
吉林省青年成长科技计划项目(20220508045RC)。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加剧,东北地区亦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文章探讨了淹水胁迫对水稻形态结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洪涝灾害后的水稻减灾措施,包括及时排水清淤、分类治理受...
关键词:水稻 淹水胁迫 形态结构 产量 品质 减灾措施 
双季稻区“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内涵界定、产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江西省为例
《中国稻米》2024年第2期68-72,共5页彭柳林 余艳锋 余永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163015,7206301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3YJ53D、23YJ56D);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M682110);江西省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XARS-02)。
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
关键词:水稻 晚稻品种连种 内涵界定 产生逻辑 实现路径 江西省 
云南高海拔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被引量:2
《中国稻米》2023年第5期119-121,共3页李国生 钏兴宽 王锦艳 尹正钦 何荣满 张义 康洪灿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102AE090008);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202205AD160068)。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670 m...
关键词:多年生稻  安全越冬 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辽宁稻区机械化宽窄行移栽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分析被引量:2
《中国稻米》2023年第5期96-99,共4页李跃东 董立强 杨铁鑫 马亮 隋国民 王双 宁宝常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700);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专项“优质高食味水稻新品种选育繁育示范推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青年基金(2022QN2302)。
综述了2018—2022年机械化宽窄行移栽技术在辽宁稻区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田间表现,提出了移栽质量标准化、辅助驾驶智能化、插秧施肥一体化等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 宽窄行 机械化 辽宁稻区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被引量:2
《中国稻米》2023年第3期80-83,87,共5页邓飞 陆爱国 周建霞 王孔俭 
金华市农业类重点项目(2019-2-005);金华市主动设计项目(2020-2-001b);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CARS-01-70);浙江省农业(水稻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3;2021C02063-4)。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稻区 两系杂交早稻 产量 品质 抗性 推广面积 
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
《中国稻米》2023年第3期41-45,共5页黄得润 张振华 樊叶杨 王世林 庄杰云 朱玉君 
浙江省“十四五”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3-6);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2020ZZKT1010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PSIBRF-CNRRI-202112)。
在“双改单”趋势不可避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育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可缓解单季稻播种期及移栽期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并提升单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本研究应用具有hd1Ghd7同质背景的籼稻恢复系D71...
关键词:单季稻 弱感光型 抽穗期 
籼粳杂交稻浙优21在闽北稻区作机插的高产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6
《中国稻米》2023年第2期113-115,共3页叶龙荣 
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优质稻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闽农科教函[2020]328号)。
经2年的试种示范,在福建省闽北稻区实现了浙优21作中稻机插栽培单产900~1000 kg/667 m^(2)和烟后稻机插栽培单产800 kg/667 m^(2)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浙优21作中稻和烟后稻机插栽培的高产特性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 浙优21 中稻 烟后稻 高产栽培技术 
东北粳稻区覆膜湿润栽培条件下不同肥密组合的评价与寻优
《中国稻米》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赵鑫 曹铁华 李善龙 李涛 管俊 冯军 梁烜赫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自然基金项目(KYJF2021ZR009);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301017NY);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300206)。
以吉宏6为供试品种,通过设置2种施肥模式(耐冷施肥、高产施肥)和5种插秧密度,筛选最优和次优肥密组合,以指导东北粳稻区水稻覆膜湿润栽培。结果表明,耐冷施肥条件下,由于总施肥量低且施用比例大幅前移,水稻前期生物量、叶面积指数的增速...
关键词:水稻 覆膜湿润栽培 施肥 插秧密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