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属

作品数:118被引量:54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卢宝荣黄群策潘英华高利军邓国富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遗传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稻属不同染色体组着丝粒BAC克隆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6
《遗传》2007年第7期851-858,共8页裔传灯 龚志云 梁国华 王飞华 汤述翥 顾铭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00317)资助~~
着丝粒在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正常的分离和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5个稻属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BAC文库,采用菌落杂交和FISH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各染色体组着丝粒克隆,并且分析了这些克隆在不同基因组间的共杂交情况...
关键词:野生稻 着丝粒 细菌人工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水稻CMS相关基因在稻属AA基因组中的分布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被引量:7
《遗传》2007年第4期455-461,共7页段世华 李绍清 李阳生 熊云 朱英国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6CB101700);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571144)资助~~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嵌合基因orf79和orfH79分别被认为与BT-型和HL-型水稻CMS有关,两者具有98%的同源性,并且其DNA序列只存在4核苷酸的差异。对于这两个嵌合基因,前者来源于栽培稻(Oryza.sativaL.),而后者则来源于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 orf79和orfH79 稻属 AA基因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五种野生稻叶绿体DNA多态性研究被引量:9
《遗传》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张尚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对野生稻5个种的18个材料的叶绿体DNA(cpDNA)进行了EcoRI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0种酶切模式,不同种野生稻的cpDNA的RFLP类型都不同,而且在其中一些种内也有变化,尤以O.rufipogon...
关键词:稻属 野生稻 叶绿体DNA 遗传多态性 
稻属某些种及栽培品种对茎尖培养的反应
《遗传》1989年第4期12-13,共2页王立林 江向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通过稻属51份材料的茎尖培养,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材料对茎尖培养的反应。发现野生稻成苗率较高;栽培稻成苗率较低;杂种成苗率介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之间;栽培稻中籼稻成苗率高于粳稻。杂种成苗率受父母本成苗率的影响,父母本成苗率越高,...
关键词:稻属 茎尖培养 成苗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