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作品数:877被引量:67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贾文娟张闳张志华方健华陶东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东南传播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娱乐至死”到“文化重塑”——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建构与表达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9年第10期131-132,共2页王真 
南京体育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改研究课题“全媒体时代‘三型合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践及路径选择”(项目编号:JG201925)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通过对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建构、文化表达的分析,认为体育类电视节目对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类电视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大情怀与正能量、爱心助力与践行公益、对舶来文化本土创新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
关键词:体育节目 文化重塑 文化建构 公益性 
4G时代基于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个体表达研究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6年第6期85-87,共3页姜鹏鸽 
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随着具有快网速、低时延、高稳定性的4G网络时代到来,以及伴随影像成长的一代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国内外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得以迅速崛起。而基于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的个体表达也具有碎片化的内容与传播...
关键词:移动微视频社交应用 个体表达 公民新闻 娱乐至死 
《平凡的世界》:后讯息娱乐爆炸时代中大题材电视作品发展的窘境与出路
《东南传播》2015年第10期111-113,共3页王珊珊 
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一是个人选择丰富化,二是个人与环境能够恰当地配合。这一理念应用在飞速发展的电视媒介领域,即意味着媒介资源的极度丰富化提供给受众足够的选择空间与选择实务,二者从过去的被动从属关...
关键词:后讯息时代 大题材电视作品 娱乐至死 题材厚重 矛盾 
从《第一次心动》看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十年艰辛路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4年第11期84-86,共3页陈琳 
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者由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入手,对于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心动》兴衰史的研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人民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转变,...
关键词:泛娱乐化 人性 大众娱乐需求 娱乐至死 
试论“干露露事件”对“惟收视论”和“娱乐至死”的当头棒喝
《东南传播》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王伟 
因为干露露母女在节目录制现场的放肆与粗俗,江苏教育台被广电总局要求停播整顿。这一事件对当今中国电视界犹如当头棒喝,它警醒我们必须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着手,迅速从"惟收视论"和"娱乐至死"的误区中走出来。
关键词:干露露事件 惟收视论 娱乐至死 当头棒喝 
“电视娱乐业时代”应把握的度及应对策略——由《娱乐至死》引发的思考被引量:3
《东南传播》2012年第3期78-79,共2页谷妍 
全球已经进入到娱乐业时代,娱乐文化对电视媒介构成了深度渗透。同时新媒介波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当年波兹曼对娱乐业时代的反思。本文借助波兹曼对娱乐的相关思索,结合我国的娱乐文化与电视媒介的紧密关联带来的不...
关键词:《娱乐至死》 电视 娱乐业时代 “限娱令” 
媒介不是撒旦——从《娱乐至死》看媒体人的文化使命
《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48-50,共3页方琳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批号:2011XK700ZD)中期成果之一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预言人类将"娱乐至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介以其强大的势力迅速占领娱乐的霸主地位,影响公众生活。但媒介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无所谓对错,媒介不是撒旦。大众传媒之所以引起人们不断的...
关键词:新媒介 泛娱乐化 资本 文化使命感 
波茨曼预言的逻辑——对《娱乐至死》的批判性阅读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72-73,共2页王鹏军 
美国著名媒体与文化学者尼尔.波茨曼(NeilPostman)的《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自1984年出版以来,以其电视媒介的娱乐本性使人丧失理性思考能力的洞见,对现代传媒与文化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波茨曼"娱乐至死"这...
关键词:《娱乐至死》 精英主义 逻辑理性与感性 
波兹曼《娱乐至死》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被引量:5
《东南传播》2009年第9期95-96,共2页章颖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从前人英尼斯、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出发,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等论断,并以这些观点为基础,论述了电视本身的特质对社会公共话语娱乐化的影响和对人们思维的危害。对于已经步入电脑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
关键词:《娱乐至死》 波兹曼 媒介素养 
以《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当今电视的娱乐化被引量:10
《东南传播》2009年第3期76-78,共3页吴斐 
本文结合阅读《娱乐至死》一书的感悟,试图从阐释"娱乐化"的内涵开始,对电视娱乐化的表现、成因和后果做一番梳理和探讨,并试图在这一过程中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
关键词:娱乐化 碎片化 媒介技术 低俗化 娱乐至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