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系统

作品数:223被引量:1641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童成立吴金水朱咏莉周卫军刘雨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野生朱鹮山区觅食地修复效果初步评估
《陕西林业科技》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苏丹 闫佳琪 曾键文 王超 
朱鹮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ZCBN-省本级-2023-03980)。
人工修复湿地是缓解湿地问题、提高鸟类栖息地质量的重要手段。朱鹮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唯一的野生种群正面临着山区栖息地退化及丧失的问题。2022-2023年,朱鹮保护区选择5处撂荒耕地进行修复,重建以朱鹮觅食为主的稻田生态系统。研...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 湿地修复 撂荒耕地 濒危物种保护 种群恢复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稻田生态系统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多维度的文献计量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3-46,共14页周镕基 廖彪 吴思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水稻主产区农业负外部性反思、评价及化解路径研究”(21BJY257);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粮食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构建、动态演进及路径选择”(2024118-4287)。
梳理国内外稻田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可为中国稻田生态保护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基于2000—2023年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应用CiteSpace、R-bibliometrix、活力指数(AI)与吸引力指数(AAI),揭示稻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R-bibliometrix 可视化分析 “稻鸭共作” 
基于波谱-Granger因果检验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成因分析
《生态学报》2025年第4期1925-1937,共13页戴声佩 居为民 赵志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7487)。
稻田甲烷(CH_(4))排放通量的研究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问题之一。利用2016年江苏句容生态实验站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涡度相关原位观测数据,分析了稻田CH_(4)排放通量昼夜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总初级...
关键词:波谱-Granger因果检验 稻田生态系统 甲烷通量 昼夜变化 因果分析 
“双碳”背景下我国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分析
《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6期246-256,共11页白龙龙 盛雅琪 徐丽丽 高翔 张涌新 邓劲松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及对策”(2023-XY-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376179);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3FY100102)。
稻田生态系统作为人为耕作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和潜力,对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提取2021年的我国水稻种植区信息,构建了5995个图斑模拟单元,应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 土壤碳储量 固碳潜力 DNDC模型 情景模拟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分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1-6,共6页王斯文 柏程瀚 吉林爽 刘亮 马巍 刘晓亮 杨永志 孙一楠 郭万卿 林喆 侯林含 侯立刚 
吉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0202032NC)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产生秸秆约2亿t。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农业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长期淹水的灌溉方式使土壤形成厌氧条件,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秸秆腐解,影响水稻生育进程。...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水分调控 土壤肥力 秸秆促腐 
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碳足迹评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939-948,共10页丁玉凌 徐书含 刘文超 方凯凯 王玲玲 邹丽芳 曹林奎 沙之敏 
上海市水稻产业体系项目(沪农科产字(2022)第3号)。
【目的】开展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碳足迹系统性研究,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优化建议。【方法】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常规水稻种植(Traditional rice monoculture,TR)、绿色稻蛙种养(Green rice-frog coculture,GF)和有机稻...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稻蛙 有机稻蛙 
稻田里的“鳖管家”
《科学养鱼》2024年第9期88-88,共1页 
一望无际的万亩良田伴飞着成群白鹭,位于上海横沙新洲的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片生机勃勃。2024年,园区共种植有水稻面积12 000亩,第一批稻米预计于9月底收获上市。而在其中近5 000亩水稻种植区域条田沟渠内,20多万只甲鱼生活其中。这...
关键词:互利共生 水稻面积 稻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土壤改良 水稻种植 稳粮增收 
浮萍人工培养和调控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2024年第22期72-80,共9页赵轶鹏 赵新勇 胡婷婷 罗景升 王云霞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徐州综合试验站(cars-01-58)。
文章介绍了浮萍的生理生态特点、发生分布规律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方式;基于这些特征特性,进一步归纳了关于浮萍实验室内的制备和培养塘等规模化养殖方法的最新研究和探索,系统梳理了影响浮萍生长的环境因素,重点阐述了浮萍在稻田水体...
关键词:浮萍 分布规律 繁殖培养 稻田生态系统 水稻 互作效应 生理生态特性 规模化养殖 环境因素 氨氮转化 
基于敏感度的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河北农机》2024年第15期58-60,共3页杨腾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于生态净价值及其空间分布的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19YBQ083)。
粮食安全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稻谷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稻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净服务价值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首先从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成本剔除,对稻田生态净价值进行准确核算。基于此,对中国30个省份稻田生...
关键词:稻田生态净价值 敏感度 可持续性 
错时栽培玉米低成本养殖大规格稻田蟹试验
《水产养殖》2024年第7期48-50,共3页宋立民 马林 姚学良 刘肖莲 姜巨峰 
2023渔业绿色发展 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ITTFRS2021000-001)。
稻-蟹种养模式,可充分利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的目的,稻与蟹互利协同,增加种养户收入[1]。当前该模式亦为天津地区稻农增收的主要模式[2]。据报道,天津地区稻田蟹平均...
关键词:河蟹养殖 养殖成本 稻田生态系统 种养模式 品质提升 稻田蟹 绿色健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