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

作品数:2738被引量:5882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杨珠游修龄汤陵华邓小华曾雄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集约化稻田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碳库保护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4期1-7,共7页徐美花 韦翔华 胡钧铭 马洁萍 李婷婷 张俊辉 郑富海 莫书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661074);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编号:2018221);广西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编号:桂农科2021YT040)。
以化肥过量投入的集约化稻作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土壤碳库资源及其稳定性,系统评价集约化稻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有利于促进农田碳库保护和绿色低碳稻作转型发展。根据集约化稻作及土壤碳库环境特征,通过查阅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梳理...
关键词:集约化稻作 土壤 碳组分 有机碳稳定性 低碳模式 碳库保护 
“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稻作田杂草防控效果及经济效益
《江苏农业科学》2021年第16期112-116,共5页袁毅 吴晨阳 张晓红 沈桂平 程驭 夏慧婷 吴小文 潘志军 周兵 孙俊铭 邱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D0200800、2016YFD0200806、2018YFD0300904、2018YFD0300900、2017YFD0301304);农业农村部2020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
为了验证“插喷同步”控草技术对不同品种机插秧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2019—2020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以中籼杂交稻、单季晚粳稻和粳糯稻等类型为试验对象,采用插秧机加装同步喷雾设备,开展“插喷同步”控草技术试验与示范。无论是粳...
关键词:“插喷同步” 控草技术 机插秧 应用效果 杂草 
江南稻作文化景观模式探索——以南京溧水郭兴村为例被引量:3
《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1期33-37,共5页罗璇 徐悦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8kj08)
江南地区是稻作生产最早的发源地,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发展却日显凋零,造成农田景观和人文景观衰落。乡村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物质基础,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研究首先限定江南地区的范围,...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休闲旅游 稻作文化景观 江南地区 
安徽稻作区工厂化育秧大棚内马铃薯优良品种筛选与适宜播期被引量:4
《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22期102-105,共4页廖华俊 闫冲冲 王前前 杨月英 陶珍 龚猛 丁思年 唐中兴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15C030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基金(编号:17B030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编号:CARS-09-ES10);2018年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为提高安徽稻作区工厂化育秧大棚使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研究出适合育秧大棚栽培的马铃薯优良品种及适宜播期,于2016-2017年在安徽省舒城县工厂化育秧大棚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8个马铃薯品种(品系)进行生育进程、块茎特性、产...
关键词:育秧大棚 马铃薯 品种筛选 适宜播期 稻作区 工厂化 
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技术被引量:4
《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5期51-52,共2页张瑞芹 王新华 黄年生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0)226]
根据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在氮肥减量使用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机插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在江苏省大丰市多年试验示范,提出适宜于大丰市推广的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及氮肥减量使用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该市麦秸还田机插稻的推...
关键词:麦秸 全量 机械还田 机插稻 
粳稻新品种对旱直播稻作方式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第4期97-98,共2页缪丽霞 高峰 陆海峰 吴才君 杨荣伟 刘荣宝 
以3种生育类型的6个常规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在旱直播稻作方式下的产量及特征特性。结果表明,6月15日播种,参试品种都安全齐穗,但品种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连粳6号和扬粳4038的穗粒结构较好、产量水平高,在扬州中部及以南地区...
关键词:粳稻 旱直播 安全齐穗 穗粒结构 
不同稻作方式对淮稻13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第4期64-67,共4页谢成林 张菊芳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编号:SX(2009)30];江苏省扬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YZ2009(026)]
淮稻13号是目前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本试验采用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4种稻作方式种植,系统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淮稻13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淮稻13号的生育期、叶龄进程、分蘖发生...
关键词:水稻品种 稻作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农户稻作方式选择被引量:7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632-634,共3页潘军昌 孔有利 
将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纳入不同稻作方式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证明在当前条件下,直播稻的效益最高。同时讨论了导致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变化的主要社会制度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 机会成本 稻作方式 直播稻 移栽稻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总目次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I0001-I0012,共12页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 农业科学 应用研究进展 组织培养技术 江苏 冬小麦 冬麦 稻作方式 水稻二化螟 直播水稻 种子萌发 2010 愈伤组织诱导 两系杂交籼稻 小麦新品种 陆地棉 高原棉 生理生化指标 目次 
不同稻作方式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初探被引量:9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5期141-143,共3页李育娟 徐金益 李燕 黄建明 王建良 丁小良 
江苏省无锡市科技支撑项目"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CLE00905)
通过大区试验、示范表明:(1)在太湖地区,实施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进行旱撒播和旱条播是可行的,且对水稻有增产效果;(2)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能力,本试验条件下实施秸秆全量还田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低...
关键词:小麦秸秆 全量还田 直播稻 高产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