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起源

作品数:117被引量:40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汤陵华郑云飞王才林游修龄张敏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神农神话源于何处的文化记忆?(上)被引量:5
《中国农史》2020年第6期3-23,共21页郭静云 郭立新 
本文运用自然环境、考古与文献资料,并从文化记忆这一视角论述神农神话的发祥地。神农英雄之形象代表稻作文明关于其源头的认识。古籍指出长江中游为神农故事的发祥地,而考古资料表明,该地确实经历了从稻作萌生到文明起源的完整过程。...
关键词:神农 稻作起源 彭头山文化 文化记忆 长江中游 
论稻作萌生与成熟的时空问题被引量:13
《中国农史》2014年第5期3-13,共11页郭静云 郭立新 
理论粤军.教育部在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YBJD03)
本文依靠考古学和古代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学的资料,试图厘清稻作起源的发祥地以及早期发展的时空问题。本文认为:广义上来说,我们应将江南─岭北整个地带,全部视为人类开始食用稻谷的发祥地,然而,最早栽培水稻农作的发生地区并没有那...
关键词:稻作起源 澧阳平原 长江中下游 新石器时代 农业史 
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被引量:2
《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29-32,共4页匡达人 
关于中国稻作的起源,目前不下11种观点,这些观点涉及的起源地长江下游、华南、云贵高原等大都是独立的,表明我国稻作为本土多中心起源。在各起源地中,又以长江中游的稻作遗存最为丰富,说明该地区后世稻作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键词:水稻 栽培 起源 发展 长江中游 
农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被引量:5
《中国农史》1988年第1期1-6,共6页游修龄 
近十多年来我国农史研究有迅速的发展,农史研究的刊物有《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以及新创刊的《古今农业》等,显得百花齐放,景象喜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随着量的增加,就会有质的提高和突破,出...
关键词:农史研究 野生稻 农业考古 稻麦两熟 向日葵 稻作起源 稻谷 大麦种子 蔬菜 水稻品种 
云南农耕低湿地水稻起源考被引量:4
《中国农史》1987年第2期52-62,共11页尹绍亭 
亚洲栽培稻起源于以云南和阿萨姆为中心的东南亚半岛基部地带,是近年来在国际上颇受重视並得到各国不少学者支持的起源说。然而稻作农业发端于低湿地抑或山地,却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为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低湿地 普通野生稻 生态环境 种植水稻 稻作起源 栽培稻起源 耕作方式 黄土高原 栽培植物 云贵高原 
太湖地区稻作起源及其传播和发展问题被引量:22
《中国农史》1986年第1期71-83,共13页游修龄 
自从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碳化稻谷以来,由于其年代的久远(距今约七千年),成为亚洲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稻作遗址,因而引起国内外研究稻作起源及考古、历史学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以前,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经多处发...
关键词:太湖地区 稻作起源 野生稻 稻谷 水稻生产 水稻品种 长江流域 杭嘉湖地区 多年生 一年生 
《太湖地区农史论文集》即将出版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108-108,共1页
由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史组主编的《太湖地区农史论文集》,前不久编就已付排印,预计今年十月出书。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工副业和商品经济均较发达的地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卢良恕关于“研究探讨这个...
关键词:太湖地区 遗产 月出 中国农业科学 研究探讨 论文集 农业发展 商品经济 研究室 稻作起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