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诱集带

作品数:14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英杰王林霞田长彦胡敏芳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二五团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河子总场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多>>
相关期刊:《农家致富》《新疆农业大学学报》《当代兵团》《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市转渠口镇棉铃虫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0年第2期76-77,共2页陆翠琴 
棉铃虫是棉花田中难以防治的害虫,直接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对棉铃虫的发生特点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为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防治棉铃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铃虫 虫情测报 黑光灯 玉米诱集带 保护天敌 田间管理 
玉米诱集带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体系中的作用被引量:4
《农村科技》2012年第7期30-31,共2页陈婧 罗树凯 刘蓉 李子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
关键词:棉铃虫幼虫 玉米诱集带 预测预报体系 寄主植物 诱集效果 发生情况 种群动态 南疆地区 
棉花“三虫”危害防治措施
《当代兵团》2011年第16期18-18,共1页崔涛 
危害现状滴灌棉田棉铃虫的产卵和危害分布广,无固定场所。生长嫩绿的棉花比玉米诱集带更有吸引力。尤其在一代、二代棉铃虫棉田将占80%以上,三代、四代逐渐增多。滴灌棉田高密度栽培模式。棉田密度大,长势匀,棉铃虫虫源及生长环境好,机...
关键词:棉铃虫幼虫 玉米诱集带 二代棉铃虫 棉田 防治措施 棉花 危害现状 栽培模式 滴灌 生长环境 
巧治辣椒钻心虫
《农家致富》2009年第18期37-37,共1页
一、物理防治(1)及时摘除被蛀食的果实。(2)种植玉米诱集带。在辣椒移植的同时,选早熟或中熟玉米品种,田内点播,每天早晨固定专人拍打玉米心叶灭蛾或及时喷药防治,减少虫源。(3)利用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树...
关键词:辣椒 钻心虫 玉米诱集带 杨树枝把 成虫羽化 物理防治 玉米品种 喷药防治 
浅谈石总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1
《石河子科技》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赵敏 
1棉铃虫在总场棉田的消长规律及发生程度1.I棉铃虫2008年5月5日虫情测报灯诱集到越冬代第一头成虫,较2007年推迟10天,较2006年推迟5天,4月中旬末的降雪低温过程影响了越冬代成虫的羽化。5月中旬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现棉铃虫卵,棉铃虫...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病虫害 越冬代成虫 玉米诱集带 棉铃虫卵 田间分布 虫情测报灯 发生程度 
新疆棉田截形叶螨的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被引量:4
《中国棉花》2006年第2期35-35,共1页雷新发 雷芝 徐志超 汪天辉 楚金娥 文昌全 
关键词:发生为害特点 截形叶螨 棉田 新疆 种植业结构 玉米诱集带 防治 畜牧业生产 种植面积 玉米叶螨 
玉米诱集带对棉田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8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王林霞 田长彦 马英杰 胡敏芳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08-01);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领域前沿项目(KZCX-XJ02-01)
棉田中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增加棉田捕食性天敌的数量,而且还有诱集天敌的作用。在棉花生长期间,瓢虫、蜘蛛和草蛉三者的总数均为玉米诱集带>处理棉田>对照棉田。其中瓢虫占捕食性天敌的89.89%,草蛉占2.24%,蜘蛛占7.86%。棉田天敌优...
关键词:玉米诱集带 棉田 天敌 种群动态 
棉田玉米诱集带的设置与管理
《农村科技》2001年第3期8-9,共2页张新民 
棉田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是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对棉铃虫成虫、卵的诱集和对天敌的保护增殖等方面的作用,达到预防和控制棉铃虫危害的目的.
关键词:诱集 棉铃虫 天敌 落卵 周围 棉铃实夜蛾 棉花害虫 早熟玉米 棉田 
玉米诱集带上二代棉铃虫着卵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77-80,共4页向龙成 康发柱 
与棉花同期播种的玉米诱集带可有效诱集一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百株着卵量高于棉田62倍。在玉米上二代卵多集中于植株上部,且幼虫存活率相对低于棉田,便于集中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是南疆棉花集中产区综合防治棉铃虫极为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玉米诱集带 棉铃虫 诱杀防治 着卵规律 棉花 
警惕玉米螟为害棉田
《河北农业》1996年第4期27-27,共1页王智广 
警惕玉米螟为害棉田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麦棉套作面积的大幅度递增,玉米螟为害棉田的现象日趋严重。其主要危害方式是:通过蛀入棉株的茎秆和嫩头下部,使棉株形成“断头”,同时在棉株现铃后转移为害青铃,导致青铃脱...
关键词:玉米螟 馆陶县 转移为害 防治措施 种植业结构 玉米诱集带 综合防治 卵孵化 麦棉套作 危害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