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犯罪

作品数:750被引量:58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鹏吴大华陆娟张应立张国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刑法设立惯窃罪的质疑
《现代法学》1996年第5期113-114,共2页傅树朝 
对刑法设立惯窃罪的质疑傅树朝惯窃是指盗窃已成习性,并以盗窃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活的主要来源的犯罪行为。惯窃具有盗窃恶习深,连续作案时间长,盗窃次数多,盗窃数额较大等特点。我国刑法第152条规定:"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
关键词:盗窃罪 犯罪构成 盗窃犯罪 刑法 判处死刑 盗窃案件 司法解释 《决定》 社会危害性 《解释》 
建议增设买赃罪
《现代法学》1995年第5期61-62,共2页王昕 
建议增设买赃罪王昕近年来,盗窃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所判决的刑事案件中,盗窃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今,盗窃犯罪犯罪主体由简单趋向复杂,盗窃犯罪年龄下降,文化程序上升,盗窃对象范围扩大,价值上升,以及作案...
关键词:销赃罪 赃款赃物 盗窃犯罪 客观方面 共同犯罪 窝赃罪 盗窃罪 构成条件 情节严重 犯罪手段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特点及新对策
《现代法学》1995年第3期30-34,共5页邓又天 邓纲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发展趋势 犯罪分子 犯罪团伙 作案成员 重新犯罪 团伙犯罪 社会治安 青少年罪犯 盗窃犯罪 
论技术预防
《现代法学》1994年第3期79-80,共2页龙振蓉 
论技术预防龙振蓉技术预防是在侦查与治安防范中,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预防、制止刑事犯罪的发生,收集犯罪信息,掌握犯罪动向,研究犯罪对策的一种防范手段。它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就此作些探讨...
关键词:技术预防 预防犯罪 侦听器 刑事犯罪 盗窃犯罪 打击犯罪 犯罪活动 科研单位 探测器 犯罪分子 
共同盗窃犯的量刑标准亟待统一
《现代法学》1991年第1期55-58,共4页罗书平 
关于共同盗窃案件中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现行刑法及有关刑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只是198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对于共同盗窃犯,应按照个人参...
关键词:公私财物 盗窃犯罪 量刑标准 盗窃罪 司法解释 盗窃案件 现行刑法 数额较大 盗窃数额 地位与作用 
当前盗窃犯罪的新情况和新对策
《现代法学》1990年第5期72-74,共3页林士平 黎明 
为了保障改革开放和治理整顿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政法机关正在进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盗窃犯罪则是“严打”的重点对象之一。为什么在当前要把盗窃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呢?这是针对近年来盗窃犯罪的新情况而不能不采取...
关键词:盗窃犯罪 新情况 新对策 社会环境 盗窃罪 犯罪分子 打击 刑事犯罪 刑事案件 司法实践 
当前盗窃案件量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法学》1989年第5期61-62,66,共3页张必佑 
盗窃案件发案率高,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加强同盗窃犯罪活动的斗争,是刑事审判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为了更有效地同盗窃犯罪作斗争,笔者就当前盗窃案件量刑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
关键词:盗窃案件 共同犯罪 盗窃犯罪 量刑幅度 盗窃数额 盗窃集团 犯罪分子 犯罪活动 首要分子 犯罪案件 
盗窃罪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吗?
《现代法学》1989年第4期20-21,共2页赵光超 陈三奇 
对于盗窃犯罪的被告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争议:一种意见认为盗窃犯罪必然会给被害人(或单位)造成物质上的损失,可以而且应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另一种意见认为盗窃犯罪中物质损失的挽回主要靠追赃,如追赃不成则可在...
关键词:附带民事诉讼 被告人 盗窃犯罪 被害人 盗窃案件 物质损失 盗窃罪 犯罪行为 经济损失 追赃 
对共同盗窃犯罪应以参予盗窃数额定罪
《现代法学》1989年第4期76-77,共2页李黎明 
1984年11月“两高”作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第三项规定:“对于共同盗窃犯,应按照个人参与盗窃和分赃数额,及其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法分别处罚。对主犯依法从重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对...
关键词:盗窃数额 盗窃犯罪 共同犯罪 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 预防犯罪 盗窃案件 定罪标准 具体应用 分赃 
当前中小学生犯罪活动动向及对策
《现代法学》1987年第2期80-83,共4页彭明武 
当前犯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向低龄化,出现了中小学生犯罪增多的情况。中小学生一般是7岁至17岁的在校生,其中以11岁至17岁这段年龄的中小学生犯罪较多(当然,本文指的犯罪活动由于年龄原因不一定构成了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生犯罪 盗窃犯罪 犯罪活动 中学生 作案 发展倾向 市公安局 低龄化 预防学 智力发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