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南洼陷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吕新彪刘艳荣项希勇孙义梅何谋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内蒙古石油化工》《特种油气藏》《断块油气田》更多>>
相关基金:“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南洼陷变换构造带分析及对油气影响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第7期144-146,共3页隋青林 
德南洼陷古近系存在多条变换构造带,在前期勘探中发现对油气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变换构造带研究出发,通过对构造带基本特征,构造带两侧沉积、构造等的差异等方面展开研究,了解构造带的形成、演化,进而分析其对油气生成及运聚的影响。
关键词:德南洼陷 变换构造带 特征 油气影响 
德南洼陷古近系断层活动性分析
《化工管理》2015年第6期191-191,共1页隋青林 
德南洼陷古近系的勘探以近源勘探为主,对构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德南洼陷古近系断层活动特别活跃,各级别断层都有发育,在区内广泛分布。本文从德南洼陷的断层研究出发,厘定了主要断层的断层级别,研究了断层在各个时期的活动性。
关键词:德南洼陷 断层 活动性 
德南洼陷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内江科技》2013年第4期134-135,共2页刘晓丽 
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资源基础较差,成藏条件复杂,本文在消化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成熟探区的成功经验,对德南洼陷进行精细构造解剖,分析沉积储层特征,评价生烃潜力,归纳德南洼陷的成藏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该区的勘探方向。
关键词:成藏条件 生烃潜力 沉积体系 主控因素 
德南洼陷第三系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特征
《内江科技》2012年第3期53-54,共2页于岚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纽带,对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德南洼陷已有的地震、钻井等勘探资料对输导体系进行了研究,细致分析了泥岩裂缝、断层、砂岩输导层和不整合面等各类输导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该...
关键词: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泥岩裂缝 德南洼陷 
临清坳陷德南洼陷含油气性的流体包裹体分析被引量:5
《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刘艳荣 吕新彪 何谋春 樊五杰 
应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微观技术对临清坳陷东北部的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分、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共有6种类型的包裹体:单相盐水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富液...
关键词:德南洼陷 流体包裹体 激光拉曼光谱 油气有利远景区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断块油气田》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付建元 孙义梅 王瑞华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理论和方法 ,根据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沉积、构造及异常压力等特征 ,重点剖析了泥岩层的欠压实特点 ,将其划分为 3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下部高压它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中部高压自源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上部常压它源半...
关键词:德南洼陷 成藏动力学系统 欠压实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04年第1期224-224,共1页刘艳荣 吕新彪 何谋春 
关键词:油气运移 流体包裹体 洼陷 构造圈闭 
运用流体包裹体计算流体势并预测油气聚集区带被引量:4
《特种油气藏》2003年第3期42-43,52,共3页逄建东 柳忠泉 吕新彪 项希勇 刘华 
含烃流体流体势预测油气聚集区带在油气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利用压力资料或从地震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流体势计算。本次工作中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来进行流体势计算,从而预测出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聚集有利区带。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计算 流体势 预测 油气聚集区 油气运势 地层古高程 德南洼陷 油气勘探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低熟油灶的油气运移分配被引量:2
《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第4期41-45,共5页孙义梅 陈程 曹忠祥 项希勇 
德南洼陷沙三段 ( Es3 )油灶的低成熟度大大降低了德南洼陷的勘探成功率。泥岩压实曲线推测和油气显示资料表明 ,Es3 低熟油灶的油气初次运移主要指向沙四段 ( Es4 )储层。射线追踪法和探井油气显示资料表明德南洼陷油气再次运移分配主...
关键词:运移路线 运移通道 低熟油灶 运移分配单元 德南洼陷 偏离作用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油气运移通道
《地学前缘》2001年第3期94-94,共1页孙义梅 宋国奇 柳忠泉 熊运斌 何会强 
关键词:下第三系 油气运移通道 断层 德南洼陷 鼻状构造带 生油层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