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再生稻

作品数:15被引量:4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鸿飞梁义元林文雄梁康迳林瑞余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厅长江大学玉林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福建农业》《安徽农业科学》《中国土壤与肥料》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稻-再生稻沼液还田全量替代化肥的施用量初探
《湖北植保》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李荣 
为探索麻城早稻-再生稻上施用沼液全量替代化肥的最佳施用量,为创新粪肥还田技术模式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在麻城市铁门岗乡乌龙潭村的早稻-再生稻上开展了养猪场黑膜沼液还田量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早稻季施用沼液180 m^(...
关键词:早稻-再生稻 沼液 化肥 全量替代 
耕作方式对早稻再生稻土壤肥力、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年第12期86-96,共11页孔盼 马良俊 郭道生 张海维 傅玺豪 周乾顺 朱建强 杨章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1A2039)。
通过试验了解不同耕作方式下再生稻氮素吸收利用、转运及产量状况,为南方再生稻区水稻高产栽培选择合理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翻耕一次旋耕一次(T1)、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不翻耕旋耕...
关键词:耕作方式 早稻-再生稻 土壤肥力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产量 
早稻-再生稻模式下适宜机收低留桩品种筛选与再生力评价被引量:1
《福建农业科技》2022年第4期18-23,共6页左生力 
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9-2020年);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LYF9004)。
为筛选出适宜早稻-再生稻模式的机收低留桩再生稻新品种,以中浙优8号等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病性、抗倒伏性等进行了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两季总产量最高,达15281.11 kg...
关键词:再生稻 机收 低留桩 品种筛选 
耕作方式对早稻-再生稻稻田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生态环境学报》2021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孔盼 夏苏敬 张海维 朱建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7)。
为比较不同耕作方式下早稻-再生稻稻田的氨挥发排放差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中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按冬前是否翻耕和插秧前旋耕情况,设置4种耕作方式:翻耕一次旋耕一次(T1)、翻耕一次旋耕两次(T2)、不翻耕旋耕两次(T3)和不翻耕旋...
关键词:氨挥发通量 氨挥发强度 耕作方式 田面水NH4+-N 早稻-再生稻 江汉平原 
推广早稻-再生稻模式的成效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29期10121-10122,10167,共3页孙琇华 陈向阳 许奕 朱新春 
再生稻生产既是柯城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增产技术,又是改善柯城区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愈显突出。培育再生稻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稳粮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从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科学灌溉...
关键词:早稻-再生稻 成效 栽培技术 
特优269早稻-再生稻-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中国种业》2014年第9期78-79,共2页莫永 朱秋莲 
特优269是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原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玉269杂交选育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12009号),具有生育期长、再生能力强等特点。玉林市农科院等单位2012...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杂交水稻新组合 特甫 农作物品种审定 三系 感温型 抛栽 稻桩 陆川县 齐穗 
“佳辐占”在浦城县作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2014年第1期77-77,共1页杨冰 
"佳辐占"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用"佳禾早占"与"佳辐418"杂交育成,兼具米质优、再生能力强(低节位分蘖力强)两个特点。浦城县从2011年开始试验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获得很好效果,并将该县"佳辐占"作早稻-再生稻栽培模式技术进行总结。
关键词:“佳辐占” 米质 再生能力 
诏安县大力推广早稻-再生稻-蔬菜生产模式
《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第1期50-50,共1页
早稻-再生稻-蔬菜生产模式由于进行水旱轮作,具有病虫害少、培肥土壤、减轻环境污染、多产粮食、种植效益高等诸多优点,是蔬菜区轮作的最佳选择。以往诏安县蔬菜区用休耕制度,或种植一些其他低效益作物以减少蔬菜的病虫害发生。从201...
关键词:生产模式 再生稻 诏安县 蔬菜 早稻 病虫害发生 种植效益 水旱轮作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被引量:7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第2期373-379,共7页陈鸿飞 梁义元 林瑞余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项目(2004NZ01-2,2004NZ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00385)资助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
关键词: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细胞保护酶 氮磷钾累积 分蘖动态 节位产量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被引量:20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陈鸿飞 林瑞余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项目(2004NZ01-2,2004NZ01-4)资助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
关键词:水稻 早稻-再生稻 头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绿素含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