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诗歌

作品数:366被引量:25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靳明全吴泽庆马卫中赖先刚刘立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安徽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情感的放逐与宣叙——论庄伟杰早期诗歌叙述的根性
《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6期171-177,共7页魏文文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横向科研项目“中国暨海外华文诗歌与诗学研究”研究成果。
旅居澳大利亚的华文诗人庄伟杰,如今时常往来于南北半球之间,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和探索,庄伟杰对于诗歌已然有了独到的理解和诗学主张。在庄伟杰看来:“没有精神的内在性、语言的独特性,没有分享人类命运的诗性智慧和野心,没有创造出...
关键词:庄伟杰 诗性智慧 诗学主张 人类命运 早期诗歌 南北半球 文体意识 放逐 
方以智早期诗歌的“诗史”书写
《皖西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61-65,共5页戴倩 黄克顺 
2021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21035);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20D206);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1kcszsfkc42)。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其早期诗歌在创作中追求复古变雅。明末社会动荡及其经略天下之志,使得方以智在早期诗歌创作中,自然而然的隐系当世,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的人生苦难遭际。诗歌情怨不怒、激壮沉实...
关键词:方以智 早期诗歌 诗史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叙述的定型反复性被引量:2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杨四平 魏文文 
郭沫若诗歌不仅以独特的抒情将初期白话新诗从粗糙的"以物观物"的模仿阶段推向了崇尚"情绪"的"以心观物"的创造阶段,而且在诗歌叙述上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定型反复性特征,彻底摆脱了"非诗化"倾向,在内容和形式上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全...
关键词:郭沫若早期诗歌 诗歌叙述 抒情叙述主体 定型反复性 
论巴金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作
《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7期25-30,共6页魏文文 杨四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诗的叙事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BZW123)阶段性成果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杰出作家之一,巴金研究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对巴金早期诗歌关注的文章却凤毛麟角。巴金上世纪20年代创作诗歌共计16题38首,它们是巴金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他早期思想观、文学观的重要材料。本文试从巴...
关键词:巴金 早期诗歌 准备期 
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反英雄群像及认知价值被引量:2
《外语研究》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江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维多利亚诗歌生态意识研究"(编号:10BWW017);2018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英国二十世纪中期后现代病态心理小说研究"(编号:SK2018A0239)的阶段性成果
T·S·艾略特在早期两部诗集中创作了一系列的反英雄群像,分别是:性格反英雄、爱情反英雄、宗教反英雄和草根反英雄。它们集中体现了艾略特诗歌一贯的"信仰缺失"和"宗教拯救"的主题思想,具有西方社会转型时期人性焦虑无着的普遍性和代...
关键词:反英雄群像 认知价值 信仰缺失 宗教拯救 
卞之琳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的泛化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591-597,共7页蔡玉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WW017)
卞之琳早期诗歌中的抒情主体呈泛化特征。抒情主体的泛化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及其理论东渐的结果,是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主体的泛化浸润着诗人含蓄内敛的性情旨趣,寄寓着主体多元的诗学指归,包孕着兼收"古""欧"诗歌精华、承继更...
关键词:卞之琳 早期诗歌 抒情主体 泛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