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过程

作品数:84被引量:3222H指数:2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邓晋福张国伟侯增谦李三忠苏尚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北阿尔金早古生代同碰撞花岗质岩浆记录及其对增生造山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2
《岩石学报》2021年第5期1321-1346,共26页吴玉 陈正乐 陈柏林 王永 孙岳 孟令通 何江涛 王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218、41502086);“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B06B08-04);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铀矿地质科研项目(地D1902)联合资助。
本文对出露在北阿尔金的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沟口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卓尔布拉克花岗岩和木孜萨依白云母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喀腊大湾似斑状花岗岩具有高硅和...
关键词:同碰撞花岗岩 增生造山 洋陆转化 早古生代 北阿尔金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被引量:104
《岩石学报》2012年第6期1808-1828,共21页闫臻 王宗起 李继亮 许志琴 邓晋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3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1BAB04B05;2006BAB01A1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911033;1212011120159)联合资助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
关键词:增生造山 活动大陆边缘 蛇绿混杂岩 增生弧 西秦岭楔 
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造山过程被引量:80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第6期1928-1943,共16页刘树文 杨朋涛 李秋根 王宗起 张万益 王伟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4B0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1A11)
据新测得的41个样品的秦岭中段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近期发表的秦岭花岗岩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的研究资料,将秦岭中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分为早期(248~216Ma)、中期(215~201Ma)和晚期(200~195Ma)3个阶段。早期阶段...
关键词:秦岭中段 印支期 花岗岩 造山带演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