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作用

作品数:265被引量:5448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衍景张建新孙枢吴福元肖文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四川地质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龙门山印支运动主幂辨析——再论安县构造运动被引量:65
《四川地质学报》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王金琪 
根据龙门山前山保存大量地层不整合及盆内深井钻探和地震剖面等资料,进行盘—山耦合研究,注意到该区构造、沉积发展程序清晰,再次确认在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之前,本区有一次最强烈的造山运动(安县构造运动)。流行的“多期论”、...
关键词:龙门山印支运动 安县构造运动 “多期论” “递变论” 地质事件 地震剖面 盆-山耦合 造山作用 
扬子地块西缘新生代造山作用与前陆盆地构造演化被引量:3
《四川地质学报》1997年第4期246-252,共7页颜丹平 宋鸿林 田竞亚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同位素及构造。沉积的综合分析表明,扬子地块西缘造山带的主体隆升时期发生于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其隆升幅度可达2000~4000m,中新世以来至少有5~6km地层被剥蚀,上升速率约达0.6mm/a;与其伴生的前陆...
关键词:扬子地块 新生代 造山作用 前陆盆地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被引量:9
《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第3期193-198,共6页林茂炳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
关键词:造山模式 龙门山造山带 褶皱造山 推覆造山 板内(陆内)造山作用 
论楔入造山作用──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被引量:11
《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第2期97-102,共6页蔡学林 魏显贵 刘援朝 曹家敏 
本文以龙门山造山带为例,根据对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探讨了碰撞后的陆内造山过程、造山模式及其科学意义。
关键词:推覆构造 楔状构造 龙门山造山带 
中国西南部新生代陆内转换造山带被引量:3
《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第1期1-5,共5页俞如龙 
近年研究表明,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和三江造山带,新生代时期地壳隆升急剧,构造作用显著,岩浆活动突出,相应的成矿作用丰富多彩。据此,作者认为这是一次遍及全区的重要陆内造山作用,从而在原中生代造山带基础上更...
关键词:陆内造山作用 转换造山带 双向造山极性 青藏高原东部 
炉霍旦都─甘孜然充寺地区地质构造若干问题
《四川地质学报》1991年第4期243-250,共8页祝渊陵 
根据对川西北炉霍断裂带北段构造分析,本文认为本区构造活动主要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北西向构造带;第二期是燕山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东向构造带;第三期是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期,形成北西向断裂系统...
关键词:构造期次 岩浆岩 大地构造环境 断裂造山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