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模式

作品数:20被引量:42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肖序常杨志华高锐刘训刘立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干旱区地理》《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地质》《地质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可可西里岩石圈向北俯冲到柴达木地幔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报》2020年第8期2940-2953,共14页赵荣涛 赵文津 史大年 刘志伟 杨艳 
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国际亚洲大地构造图编制(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4099)联合资助.
利用中美德INDEPTH IV合作项目2007—2009年间布置于青藏高原中、北部140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天然地震数据,经过接收函数成像处理,获得了3条穿过昆仑—阿尼玛卿缝合带清晰的壳幔结构图像.结果显示柴达木南缘莫霍面位于约50 km深度,...
关键词:东昆仑山 P波接收函数成像 可可西里地块 地幔岩石圈 造山模式 
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模式:来自内蒙古中部四期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证据被引量:28
《岩石学报》2018年第10期2857-2872,共16页张晋瑞 魏春景 初航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702049);科技部"973"项目(2013CB429801);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6M600854)联合资助
有关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究竟是在泥盆纪还是早中生代?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以往对内...
关键词:变质作用 复合造山模式 索伦缝合带 兴蒙造山带 
秦岭—大别陆内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抽拉构造造山模式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16年第4期63-71,共9页杨志华 晁会霞 吴旭 王北颖 
原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85-01-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272136);国家计委资助项目(96-30-437);国家科委资助项目(96-914-01-04);中石化项目"南秦岭-川鄂北缘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研究"(2009);中国地调局武汉地调中心资助项目"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2012)
秦岭造山带是横贯我国中部著名的大陆造山带,是大陆构造中典型的陆内造山带。这种类型的造山带没有经历洋壳俯冲形成的那种主缝合带性质的造山带;也不是华北与扬子"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对接或碰撞造山带;更不是所谓的复合型造山带。从...
关键词:陆内造山带 结构特征 盆-山转换 立交桥构造 南北向与东西向构造 抽拉构造 中国秦岭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被引量:23
《中国地质》2004年第1期51-56,共6页曹圣华 罗小川 唐峰林 陈鲁根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01300014)资助。
本文在1∶25万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填图成果基础上,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分析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侧弧-盆系时空结构与演化特征。认为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伴随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亡,其南侧形成多岛弧-盆系的空间配置格局;早白...
关键词:沉积 时空结构 演化 白垩纪 洋壳剖面 多岛弧造山模式 
滇西北金沙江斜向碰撞-走滑造山带的确定被引量:4
《地学前缘》2002年第4期430-430,共1页葛孟春 江元生 冯庆来 谢德凡 
滇西北 1:5万霞若幅;中甸县幅区调项目
关键词:金沙江 造山过程 板块理论 俯冲-碰撞造山模式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被引量:5
《地质论评》2002年第4期337-344,共8页张长厚 吴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9702034)资助成果。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
关键词:造山带 造山作用 造山模式 板内造山带 成因 动力学机制 
西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构造演化——塔里木南—西昆仑多学科地学断面简要报道被引量:39
《地质通报》2002年第2期63-68,共6页肖序常 刘训 高锐 罗照华 
新疆305-07-03项目部分成果;国土资源部地调局;国际-科技合作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新疆305项办资助
通过深地震反射剖面,宽频天然深地震探测,广角折射、反射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观察、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弹性模拟计算等,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高原北缘向南呈A型俯冲,南缘向北俯冲构成的青藏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的“双俯冲”(two...
关键词:地学断面 岩石圈 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 造山模式 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区1∶25万区调构造调研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8
《江西地质》2001年第3期221-224,共4页曹圣华 袁建芽 唐峰林 谢国刚 邹爱建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1:25万西藏邦多区幅;措麦区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01300009161).
文中概述了青藏高原基本构造格局、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然后,结合1∶25万西藏邦多、措麦区幅区调工作中地质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划分,蛇绿混杂岩带野外调查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多岛弧造山模式 特提斯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 区域地质调查 
抽拉构造——岩石圈板块重要的运动方式被引量:8
《矿物岩石》2001年第3期165-168,共4页杨志华 周义 苏生瑞 李勇 
地质矿产部秦巴 ( 85 -0 1-0 18);国家自然基金 ( 4 92 72 136 );国家计委 ( 96 -30 -4 3);国家科委 ( 96 -914 -0 1-0 4)等项目资助
抽拉构造是继地槽回返、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以后的第三种造山模式 ,是合理表现大陆构造变形、造山、造盆的的新理论 。
关键词:地槽回返 板块构造 抽拉构造 造山模式 岩石圈 碰撞造山 板块俯冲 
燕山式板内造山作用在北京西山的表现特征及若干启示被引量:7
《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第2期23-26,共4页赵温霞 
湖北省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 990 75 )
尽管在造山模式、成因机制方面存在分歧 ,但板内造山作用及其表现特征在现阶段业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受到燕山式板内造山带研究思路和成果的启示 ,经对比研究认为 ,北京西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大地构造属性及大地...
关键词:板内造山作用 燕山式板内造山带 造山模式 北京 成因机制 逆冲推覆构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