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感应

作品数:80被引量:522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金春玉沈德凯朱江王富春张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解剖学报》《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健康人群针刺感应与气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222-223,共2页张睿涵 张可玉 康婧琦 任婧华 张炎 袁丽 麻晓慧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的针刺感应与气质因素的相关性,探讨个体气质特征对针刺感应强度、持续时间、感传范围、针感特点等方面的影响。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统一的针刺体验。之后应用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人格气质类型量表...
关键词:针刺感应 人格气质类型 相关性研究 
武连仲教授论“窜、动、抽”针感被引量:3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1年第2期51-53,共3页梁伟贤 赵俐超 武连仲 丁淑强 
武连仲教授提出“酸、麻、重、胀、痛、凉、热、窜、动、抽”十种针感新说,尤其强调“窜、动、抽”针感,其中“窜”是指走窜、放散之感,即针刺后患者感觉从针刺部位向相应处有经气的放射、走窜;“动”即活动,动作,是通过针刺激发经气,...
关键词:名医经验 针刺感应 武连仲 
“针者,感也”刍议被引量:2
《上海针灸杂志》2017年第9期1130-1132,共3页张立志 许能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8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351040701000001)
试从文字起源、"咸"卦含义及交相感应在针刺中的运用三个角度,探讨"鍼"的含义。笔者认为"针者,感也","针"的含义揭示了针灸取效的关键就是针感。在临床针刺治疗中,尤其应注意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经脉间交相感应的运用,更利于提高针灸...
关键词:针刺感应 针刺穴位 得气 配穴法 选穴 
腧穴的针刺感应敏感度与SEP之间的关联被引量:9
《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第6期1128-1131,共4页刘贺 金春玉 王磊 张天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60573)
目的:通过腧穴之间的针刺感应传导差异、针刺感应敏感度与SEP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循经感传敏感体质的中枢传导时间(CCT)的特点。方法:健康人为对象,检测下肢部腧穴的针刺感应以及SEP,比较腧穴与腧穴、经脉与经脉之间得气反应特点,以及...
关键词:上巨虚 悬钟 针刺感应 传导 SEP 
关于如何进行针刺得气定性定量判断的思考被引量:3
《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第6期493-497,共5页胡妮娟 林驰 张鹏 王培 齐丹丹 郝杰 辛思源 李静 胡尚卿 吴桂雯 朱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518506;2006CB504503;2005CB5233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379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013110005)
针灸学理论认为,得气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得气与否的判断(定性)和得气强弱程度的判断(定量)是得气与效应相关性试验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得气定性多以得气感的有无为依据,另有少数研究是...
关键词:针刺感应 针刺得气 定性 定量 判断 
朝医四象体质的针刺感应研究被引量:2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年第12期44-46,共3页朴海仙 柳今明 张雪 金春玉 
目的:通过观察朝医四象体质的穴位针刺感应差异,探讨脏器大小与经络经穴针感之间的关联。方法:健康人为对象,以填写辨象设问表以及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朝医辨象,并检测穴位针刺感应,比较组间的得气反应。结果:太阴人的足三里穴针刺传导...
关键词:四象医学 足三里 合谷 针刺 
“出针贵缓”浅析被引量:7
《中国针灸》2013年第5期419-421,共3页朱安宁 孟宪军 冯丹丹 
古人强调"出针贵缓",本文主要从把握出针时机、安全治疗、治神与守神、处理针灸意外状况、补泻手法,加强遗留针感等不同方面论述"出针贵缓"的优点,"出针贵缓"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针刺感应 刺法 治疗效果 
针刺的“感”与“应”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1-52,共2页刘东明 刘英慧 
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观察总结,探讨经气感应对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认为应从针刺所"感"和针刺所"应"两方面来认识针刺感应,从而建立医患互动模式,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经气变化,加深对经脉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针刺感应 经络 针刺手法 针刺效应 
针刺感应即机体语言浅析
《陕西中医》2012年第7期936-936,F0003,共2页刘东明 
针刺感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或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这种经气感应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得气”,现代简称为针感。
关键词:针刺感应 语言 机体 行针手法 针刺部位 古代文献 经气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被引量:54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年第1期4-9,F0002,共7页方继良 Hui KS Kathleen Liu Jing Nixon Erika 周科华 王小玲 朱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替代医学中心(编号:7F05AT003022-03;0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课题(编号:3087066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11CB505200)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
关键词:针刺感应 疼痛 神经网 磁共振成像 针刺镇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