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

作品数:1111被引量:2980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梁繁荣吴曦李瑛刘保延赵吉平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民间疗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疗法》2025年第7期11-14,共4页马鹤鸣 孙善斌 梁月光 
安徽省2023年度中央财政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皖中医药发展秘〔2023〕23号);安徽省第13批“115”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皖人才办〔2020〕4号)。
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构建了“一气周流”的理论框架,该书要点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黄元御以四季的自然更迭为解释途径,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循环不止的视角,揭示了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式。该文对《四...
关键词:土枢四象 一气周流 阴阳五行 针灸 
探讨“动静观”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中国民间疗法》2025年第7期29-32,共4页姜春宁 吉学群 
本研究立足针灸诊疗体系,系统梳理中医“动静观”的理论源流及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参照自然界动静规律,恒动是气血阴阳交感、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动静观”中蕴含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为认识、诊疗疾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该文...
关键词:动静观 动静平衡 针灸 临床应用 
尽快启动针灸大科学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第5期14-14,共1页张伯礼 
着力评价针灸临床效应,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方法。大科学背景下针灸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疗效。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梳理针灸疗法的优势病证,根据针灸临床特点和针灸方案的成熟度,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组织国际针灸...
关键词:针灸临床研究 临床证据 用事实说话 针灸疗法 评价规范 评价方法 科学背景 证据体系 
从脏腑论治耳鸣的针灸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22期100-103,共4页叶锦艺 梁慧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XZYZ20210018);广西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1MS030)。
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率高而治愈率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治疗上,西医采取对症处理,但很难有效解决耳鸣之疾苦;中医治疗耳鸣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该文从中医脏腑辨证出发,总结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概况,...
关键词:耳鸣 脑鸣 脏腑辨证 针灸 临床研究 综述 
李可“托透法”针灸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4期4-8,共5页冯春 
李可老中医擅长运用“托透法”治疗疑难杂病,该文初步探讨针灸“托透法”的作用机制及特点,认为可基于针药理论同源,运用“托透法”指导针灸临床治疗部分伏邪所致疾病。
关键词:托透法 伏邪 针灸 李可 
基于“标本根结”探析针灸临床应用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被引量:13
《中国民间疗法》2022年第16期7-10,共4页杨思敏 蒋凡 鲁熹 李明静 程斌 罗玲 
该文通过探讨“远”“近”概念、指导理论及标本根结的内容,认为远近配穴不仅是以病变部位局部以定远端的相对关系,其深层含义在于标本同治的思想,从而扩大经络及腧穴临床疾病范围。标本根结理论可作为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其标本同治的...
关键词:远近配穴 标本根节 标本同治 针灸 理论依据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8
《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第12期13-15,共3页王理想 王涛 
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及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项目(中医药发展秘〔2018〕23号);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校级科学研究项目(科发〔2020〕19号)。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阐述了气机的升降运动及人体生理和病理基础。该文通过研究《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将其应用于针灸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临床具有安全绿色、简便效廉、易于推广的特点。
关键词:一气周流 黄元御 气机升降 针灸 
针灸治疗消渴病临证体会
《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蒋传义 
消渴一病,古往今来俱存,被医界认为棘手且难以治愈之患。西医学则谓之糖尿病,并和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紧密相系。余为一名中医学古典针灸学术之业余爱好者,沉湎于针灸临床、针灸文献研究,积数十年之实践思悟,精心辑录成文,浅...
关键词:针灸治疗 消渴病 临证 业余爱好 针灸学术 针灸临床 文献研究 糖尿病 
跟师陈全新学习针灸临床补泻手法被引量:4
《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第6期10-12,共3页李颖 陈秀华 陈全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陈全新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11-10GGWS02;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岭南陈氏针法"的传承及应用研究:2012A032500014
针刺补泻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又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针刺补泻的基本原则.针刺补虚泻实就是从临床具体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
关键词:陈全新 针灸 补泻手法 
针刺治疗疲劳症27例
《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9期14-14,共1页孟根达来 
在针灸临床中发现有一些患者针刺治疗后出现浑身乏力、气短、发困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给予相应的处理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笔者针灸并用治疗27例本症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7例...
关键词:针刺治疗 疲劳症 慢性消耗性疾病 门诊患者 针灸临床 治疗效果 迁延不愈 诊断标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