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动员

作品数:978被引量:1902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林伟京刘力锐杨小明李军全冯志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理论界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全面抗战后浙江地区国共两党战时政工合作初探(1937—1941)
《理论界》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张沁园 
全面抗战爆发后,浙江率先在东南战场拉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序幕。在浙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步人士开展战时政治动员的合作,通过建立战时政治工作队来动员民众、宣传抗日。依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借国民党政府的政工组织传播革命...
关键词:国共第二次合作 浙江抗战 政治动员 
张雷简介
《理论界》2021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张雷,博士生导师,1968年9月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东北大学跨文化战略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政治学、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政治学原理》(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政治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少年时代 学术专著 东北大学 《政治学》 虚拟技术 法学院院长 大连出版社 政治动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1921-1949年)的政治动员要素分析
《理论界》2015年第4期101-106,共6页赵晶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以政治动员的方式增进政治认同、整合社会力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治实践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共在革命时期的政治动员广泛动员了革命的力量,最终使中国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掌全国...
关键词:革命时期 政治动员 要素分析 基本特点 
从全能主义到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的变迁被引量:5
《理论界》2013年第4期21-24,共4页田舒 
在中国的政治概念当中,全能主义是一种政府依靠中国特色的单位制、主要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来调配社会资源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面貌。后全能主义打破了全能主义所要求的政府垄断的局面,有了容纳多元社会主体的存在及...
关键词:全能主义 后全能主义 单位制 政治动员 
从政治动员的角度分析“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被引量:1
《理论界》2012年第7期121-124,共4页刘明越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运用传统的政治资源———政治动员方式,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以这种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并...
关键词:大跃进 政治动员 效果 启示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
《理论界》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郑聪 
二战以来,绝大多数国家都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中,但其结果却不尽相同。除了考虑经济、文化的作用,本文在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了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兴起的政治动员,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政治动荡及原因,最后...
关键词:现代化进程 政治动员 政治动荡 政治稳定 
管窥政治哲学视域中建国初政治发展
《理论界》2006年第8期180-181,共2页唐爱芳 
本文借助现代政治发展的理论,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政治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新民主主义政治文化等民主政治建设,力图在政治哲学视域中对建国初的政治发展做出梳理,探索政治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指出其实...
关键词:建国初 新民主主义 政治稳定 政治动员 政治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