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力量

作品数:1227被引量:98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华鄢华喻国明邱涛赵龙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世界历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失败者有自己的历史吗
《世界历史》2015年第5期16-18,共3页张旭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一个可以被称作“个体化”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历史不再被视为大规模社会政治力量的结果,历史研究的对象也进而从结构性的宏大问题转向个体的经验与感受。①史学的个体化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传统认知...
关键词:历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失败者 西方史学 历史经验 个体化 政治力量 历史问题 
德国垄断资本本来选择的是巴本而不是希特勒——兼论1929—1933年纳粹与垄断资本的关系
《世界历史》1992年第6期118-122,共5页夏季亭 
纳粹党从建立初期便与某些垄断巨头建立了关系,从而揭开了纳粹党与垄断资本逐步结合的序幕。笔者认为,目前对两者在1928年前的关系的研究已较成熟,但对1929年至希特勒上台前两者间的关系,似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表现在主要...
关键词:垄断资本 纳粹党 希特勒 经济危机 德国 垄断资产阶级 共产党 偏向 社会民主党 政治力量 
公社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原则永放光彩
《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6-7,共2页顾锦屏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道路上的一个新里程碑。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反对资产阶级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
关键词:革命精神 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解放 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运动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政治力量 阶级统治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若干问题被引量:2
《世界历史》1989年第2期92-99,共8页罗志刚 
大战期间,欧洲某些被占领国家,如法国、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等国的抵抗运动基本上是在两种政治力量——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综观南斯拉夫整个抵抗过程,事实上只有共产党才一直是民族抵抗运动的真正组织...
关键词:人民解放运动 南斯拉夫 抵抗运动 资产阶级政党 捷克斯洛伐克 共产党 政治力量 爱国人士 领导者 历史条件 
俄国民粹派的功与过被引量:1
《世界历史》1987年第3期71-80,共10页部彦秀 
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民粹派运动在俄国持续了20多年。这一时期正值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在俄国尚未充分暴露,清除农奴制残余、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人民面临的迫切任务。当时,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
关键词:资本主义 俄国民粹派 沙皇专制制度 农奴制残余 资产阶级 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 政治力量 俄国革命 民意党 
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世界历史》1987年第4期26-32,共7页俞源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际社会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对立,国际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国际社会基本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国家之间利益的联系和矛盾是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我认...
关键词:民族利益 阶级利益 国际关系变化 国家利益 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 根本原因 政治力量 对外关系 行为主体 
希特勒的上台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实质
《世界历史》1985年第6期1-14,共14页许琳菲 丁建弘 
研究希特勒上台的人往往想探寻到其中的某种“秘密”,其实,从我们看来,并不存在什么神秘的东西。希特勒能上台的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希特勒成功地把德国的法西斯运动——民族社会主义(简称纳粹)运动发展成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使纳粹党在192...
关键词:希特勒 法西斯专政 纳粹党 民族社会主义 德国 世界经济危机 政治力量 群众性 运动发展 主要原因 
马克思与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纪念第一国际成立一百二十周年
《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1-10,共10页曹特金 
国际工人协会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群众性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这个组织在团结欧美各国工人、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 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国际 无产阶级 恩格斯 政治力量 群众性 新西兰 
试论英国各阶级在第一次议会改革中的作用被引量:7
《世界历史》1982年第4期1-10,共10页钱乘旦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旧的政治制度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因而必然发生的。但这次改革又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也不单纯是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斗争成果。它是各种政治力量纠缠扭结的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人们可以看到某种合...
关键词:议会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 英国议会 政治力量 社会结构 直线运动 贵族 托利党 辉格党 
关于马资达克运动被引量:1
《世界历史》1982年第1期88-90,共3页孙培良 
公元三世纪二十年代,阿达希尔推翻安息朝奴隶主政权,建立萨珊朝,标志伊朗历史开始进入封建主义阶段。公元五世纪是伊朗达到社会和政治根本改组的时期。奴隶制急遽崩溃,给奴隶以份地,使其自行经营的“彼库里”制,是开始向封建过渡的一个...
关键词:达克 奴隶制 奴隶主 《编年史》 封建主义 生产关系 政治力量 公元 二十年代 贵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