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研究

作品数:1606被引量:1857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周平王浦劬叶娟丽徐勇桑玉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公安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政治学研究亟须关注的四个问题
《公安研究》2016年第6期93-93,共1页
王邦佐、秦德君在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政治学研究要深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尤其需要深入研究以下四个问题。首先是制度完善与体制进步。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实践证明,受制约的权力即在规制框架内的权...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 权力运行 《人民日报》 国家治理 体制安排 运行风险 权力结构 科学配置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探寻规律的整体取向
《公安研究》2012年第5期93-93,共1页
马艳朝在《湖湘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整体取向:也即将政治学研究看成是探寻政治规律的活动。这种取向无疑是对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一种模仿。在这一整体取...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 当代中国 政治规律 科学价值 牛顿力学 研究活动 方法论 
社会变迁中的互联网治理研究
《公安研究》2011年第5期95-95,共1页
曾润喜、徐晓林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撰文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催生了互联网治理研究的兴起。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致使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与网民都面临着困境,因此,加快对互联网治理的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互联网发展 治理 社会变迁 信息技术革命 中国社会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网民 
生态治理的政治考量
《公安研究》2011年第5期95-95,共1页
张劲松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生态危机。当前的生态治理主要采取了科技、道德、增长三种治理取向,而单一从这三个维度去治理生态危机都有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超越性的治理取...
关键词:政治学研究 生态治理 考量 生态危机 2010年 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 生态文明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进展与展望
《公安研究》2011年第4期94-94,共1页
朱立恒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检察监督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不仅体现在对已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进展,而且体现在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解释予以监督的新领域的开拓,
关键词:检察监督制度 制度改革 二十一世纪初 展望 抽象行政行为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刑事诉讼 
互联网政治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互动机制研究
《公安研究》2011年第3期94-94,共1页
史达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和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政治应运而生。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的政治现象,视为一个以信息为核心,并由网民、...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 系统构成 政治生态 生态系统 网络政治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生态学理论 
法律的政治逻辑阐释
《公安研究》2011年第1期89-89,共1页
姚建宗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法律与政治在事实和内在逻辑上的密切联系是客观存在而非人为构建的,其逻辑联结的共同基点在于它们都面对着共同的社会公共利益要求而担负着的建立和维护共同的社会秩序责任。
关键词:政治逻辑 法律 阐释 社会秩序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内在逻辑 利益要求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公安研究》2010年第12期89-89,共1页
刘鑫、朱启友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巨大挑战:腐败主体日益多样化,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腐败涉及面越来越大,手段日益多样和复杂;腐败方式日益隐...
关键词:反腐倡廉建设 中国特色 路径 困境 腐败主体 反腐倡廉制度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县政改革:进路与交点
《公安研究》2010年第12期87-87,共1页
王国红、瞿磊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省直管县、复合行政和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有关县政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从权力合理配置的视角观察,三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县域管理的制度...
关键词:县政改革 政治学研究 交点 民主政治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 省直管县 县级政权 政府行政 
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
《公安研究》2010年第12期85-86,共2页
陈联俊在《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网络社会中群体意识的形成对于网络社会、公民自身乃至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缘由主要有政治诉求、经济利益、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其发生特点是虚拟的公...
关键词:社会群体意识 网络社会 引导 2010年 政治学研究 现实社会 政治诉求 经济利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