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效力

作品数:717被引量:122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爱东郑毅李海霞汪海燕王瑞恒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检察官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价值辨析和模式优化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21期63-65,共3页王辉 朱虹 于素懿 
行政公益诉讼听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听取以听证员为代表的社会公众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评判意见,更好地实现保护公益的目的。但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听证主题难以精准掌握,听证员意见的性质作用也不明确,亦缺乏相应的配套程序,难以充...
关键词:行政公益诉讼 听证 证据效力 采信规则 
民事检察听证
《中国检察官》2022年第15期49-52,共4页陈乐 季发明 赵曼玲 
在刑民交叉且刑民同步查办的虚假诉讼案件中,由于刑事证据和民事证据之间的差异,刑事笔录在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中的证据效力问题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争论。刑事追诉过程中产生的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生效裁判检察监督...
关键词:虚假诉讼 检察监督 刑事笔录 证据效力 
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材料的刑事证据效力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刘丽娜 
权利人为证明其知识产权遭到侵害,往往会采取陷阱取证手段收集客观证据,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主体提供公证书等材料,亦常自行出具真伪"鉴定意见"。囿于证据主体法定等传统观念,对于权利人提供的上述材料如何认定,引发了不少争议。建议依...
关键词:知识产权 陷阱取证 鉴定意见 
刑事案件检察在线办案机制研究——以疫情期间提升办案质效为视角
《中国检察官》2020年第19期28-30,共3页董学华 
疫情期间,刑事案件检察在线办案模式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办案工作两不误。但是当前在线办案尚处于借鉴传统办案规则的阶段,刑事案件检察在线办案的价值分析、遵循原则、适用范围、证据效力等问题均有待进...
关键词:刑事案件 检察 在线办案 适用范围 证据效力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证据的可采性分析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5年第8期67-69,共3页李亚红 
医疗纠纷案件中,判断医生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其与患者伤情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由于是特定领域范围内的专业认知,多数情况下需依托于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然而,如果缺乏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依据即医疗病历真伪性进行鉴别、未依法对该鉴...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结论 病历虚假 证据效力 败诉风险 
试论新刑诉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若干问题及实现路径被引量:1
《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15期17-19,27,共4页王惠 赵忠 
非法取得的证据是否具有证据效力。能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不论不同国家与地区还是统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立法选择。而对于非法取得证据的采纳与否,直接体现了国家刑事司法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个价值取向上的侧重点以及利...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诉法 路径 证据效力 立法选择 利益选择 保障人权 惩罚犯罪 
纪检监察证据之效力及其向刑事证据的转化被引量:2
《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15期54-56,共3页王昌奎 
本文所述证据效力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证据能力,二是证明力。所谓证据能力,又称证据资格或证据的适格性,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某一材料成为诉讼证据所必需的资格或条件。在英美法系中,称之为证据的可采性。
关键词:刑事证据 证据效力 纪检监察证据 证据能力 证据资格 诉讼证据 英美法系 证明力 
公诉人与辩护人、审判长的换位思考
《中国检察官》1999年第4期31-31,共1页卢新伟 
所谓公诉人与辩护人、审判长换位思考,是指公诉人在庭上、庭前预测辩护人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及所适用的法律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和质疑,可能钻哪方面漏洞,其辩护的策略、方法、观点、意图是什么;预测审判长及合议庭其他有关人员对案件的事...
关键词:辩护人 公诉人 换位思考 审判长 讯问犯罪嫌疑人 证据效力 合议庭 案件事实 适用的法律 事实证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