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机制

作品数:58被引量:38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张效伟郭良宏万斌罗义于红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环境化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
《环境化学》2023年第10期3546-3557,共12页何涛 潘雪梅 陈金城 王亲媛 章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7097,52160020);江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研发专项(20213AAG01012);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2223TGKT07);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西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2022-03JXZT-03)资助.
为探究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D-MgAl-LDH)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本研究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受试藻,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径分...
关键词: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小球藻 斜生栅藻 毒性影响 致毒机制 
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影响下纳米氧化锌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与细胞分布
《环境化学》2023年第5期1753-1762,共10页顾睿敏 谢琪婷 孟玉芳 周琼芝 葛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76160)资助.
水环境中的带电物质可改变可溶性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和累积分布,从而影响纳米颗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探究了3种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阴离子型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型的聚乙二...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 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 毒性效应 细胞分布 致毒机制 
全氟烷基羧酸前体物氟调醇的污染水平与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环境化学》2021年第1期65-82,共18页张宏娜 温蓓 张淑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37005,21806134,41671465)资助。
全氟烷基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 PFCAs)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及生物毒性效应.随着政府和国际组织对PFCAs生产和排放的监控和管制,探究PFCAs的间接来源变得愈加迫切.氟调醇(fluorotelomer alcohols, FTOHs)是生产含...
关键词:氟调醇 全氟烷基羧酸 污染水平 生物转化 致毒机制 
Cu(Ⅱ)、Fe(Ⅲ)和Cr(Ⅲ)在弱酸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和致毒机制
《环境化学》2012年第12期1840-1848,共9页徐芳芳 黄满红 陈亮 柿井一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701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075120007);上海科委项目(09230500200);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10353343290);湖南省交通厅科研项目(200908)资助
比较了弱酸性条件下Cu(Ⅱ)、Fe(Ⅲ)和Cr(Ⅲ)单独或加入抗坏血酸(L-AscA)对大肠杆菌(E.coli)的毒性,深入分析了Cu(Ⅱ)/L-AscA体系的特性;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定量分析羟基自由基(.OH)浓度以分析其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H 4.0下L-AscA促进...
关键词:过渡金属 抗坏血酸 毒性 ESR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4
《环境化学》2011年第1期143-152,共10页万斌 郭良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807054;20921063);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009CB421605);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RCEES-QN-200714)资助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其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PBDEs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们可远距离传输到地球各种环境介质中,并通过食物链累积放大,在生物体内蓄积产生毒性效应....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 内分泌干扰 发育神经毒性 免疫毒性 致毒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