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生代

作品数:127被引量:1880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葛肖虹刘俊来李曰俊李智武石红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黄海中-新生代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对成盆机制和烃源岩热演化的指示被引量:7
《地球科学》2022年第5期1652-1668,共17页李志强 杨波 韩自军 黄振 吴庆勋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近海富烃凹陷优选与有利勘探方向预测”(No.2016ZX05024-002)。
基于Advanced McKenzie地球动力学模型和Easy%RoDL化学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南黄海中-新生代(K13-Q)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结合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梳理周缘中-新生代板块汇聚与离散过程,讨论了该盆地低地热状态成因、成盆机制和烃源岩...
关键词:盆地动力学 裂谷盆地 构造-热演化 盆地热状态 成盆机制 烃源岩热演化 南黄海盆地 油气地质 
东北亚陆缘中-新生代主要构造事件的古地磁学制约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0年第4期1332-1351,共20页周在征 李三忠 姜兆霞 李玺瑶 李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401,2016YFC06010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400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2321,U1606401)联合资助。
东北亚陆缘位于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的北段,中-新生代经历了古洋盆的闭合与打开,陆缘弧的发育,洋底高原、洋内弧与弧前盆地的侧向增生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系统梳理了东北亚陆缘的古地磁数据,涉及华北东部、朝鲜半岛、佳木斯—兴...
关键词:东北亚 大陆边缘 古地磁学 构造旋转 增生楔 洋内弧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中新生代构造抬升及演化被引量:12
《西北地质》2019年第4期127-136,共10页马晓军 梁积伟 李建星 贾伟航 陶文星 刘亚兰 刘晓峰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0716-1641DK900365/07);“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对比计划”(IGCP652);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17ZX0500500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4150210)资助
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与热史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过程及地质响应。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层位样品的AFT年龄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生代以来经历2次构造抬升:晚白垩世末—古新世早期(79~65 Ma)和...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 热史模拟 构造抬升 鄂尔多斯盆地 中-新生代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西缘的中-新生代伸展构造被引量:6
《地质科学》2018年第4期1479-1487,共9页彭君 李继东 张洪安 李曰俊 陈清棠 彭雯淑 史大海 赵岩 韩波 朱湘松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17-001)、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169-YQ17W05)和中石化中原油田资助.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是中亚造山带南缘的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最近的野外地质调查,在其西缘发现早侏罗世和第四纪晚期的伸展构造。早侏罗世的伸展构造为一系列走向NNW—SSE的正断层,是下侏罗统的同沉积断层。这组正断...
关键词:伸展构造 早侏罗世 第四纪晚期 造山后应力松弛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远程效应 构造间歇期 银额盆地 中亚造山带 
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西部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恢复被引量:10
《地球科学》2018年第6期1957-1971,共15页祁凯 任战利 崔军平 陈志鹏 任文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1630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77212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7ZX05005002-008)
苏红图坳陷是位于银额盆地东北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含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利用研究区7口井的75个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分析了研究区中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及分布特点,银根组烃源岩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苏红图组底部Ro分布在0.6%~1.2%...
关键词:热史恢复 烃源岩热演化 镜质体反射率 中-新生代 银额盆地 石油地质 构造 
湘鄂西褶皱带中-新生代剥蚀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被引量:11
《地球科学》2018年第6期2007-2018,共12页邹耀遥 张树林 沈传波 张先平 李志强 杨超群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1ZX05005-003-007HZ);湖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No.2016CFA055);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No.2016070204010145)
恢复湘鄂西褶皱带中-新生代以来的剥蚀历史,探讨其变形的时空格架,对于研究陆内褶皱造山以及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该地区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与热史模拟,对中-新生代的剥蚀厚度和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湘鄂西褶皱带 中-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剥蚀特征 石油地质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断裂构造分析被引量:7
《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第1期117-127,共11页胡小强 唐大卿 王嘹亮 王后金 杜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GZH200700405);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TPR-2009-27)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断裂构造类型、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断裂...
关键词:断裂 差异活动 中-新生代 东部坳陷 北黄海盆地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1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年第4期63-73,共11页任星民 朱文斌 朱晓青 王玺 罗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3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5-005-001HZ)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
关键词: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盆山耦合 山西 
沁水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被引量:7
《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第2期249-259,共11页王莹 张庆龙 朱文斌 王良书 解国爱 葛荣峰 刘超 邹旭 
自然科学基金(4063402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2008ZX05035-006-001)联合资助
沁水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的影响。通过对地表露头的断层面擦痕、纵弯褶皱及共轭节理系的研究,获得了古构造应力场信息。在研究区东部NNE向的太行山断裂带内,逆冲挤压构造非常明显,...
关键词:沁水盆地南缘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喜山期 
尼日尔Agadem区块中-新生代储层微观特征分析被引量:7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285-292,297,共9页付吉林 康荣 姜在兴 周春雷 刘康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09-002)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压汞测试分析等资料,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等方面,对尼日尔Agadem区块白垩系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石英细砂岩为主,结构成...
关键词:Agadem区块 古近系-白垩系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