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作品数:56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丽敏李楠周晓曼赵艳芳刘再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音乐学院中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黄河之声》《音乐探索》《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北方音乐》更多>>
相关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电子音乐技术提升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效果研究
《艺术评鉴》2023年第19期1-6,共6页吴宗谕 
2022年度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科研及艺术实践项目成果,项目名称:运用电子音乐技术提升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效果的研究,项目编号:YXKY2022020。
长久以来,国内外学界以及音乐家不断运用各种手段研究与提升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效果。过去改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音响效果的方式,主要依靠作曲家、指挥家等艺术工作者的经验来发现乐队在音响效果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电子音乐技...
关键词:电子音乐技术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频谱分析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及“交响化”探析
《艺术评鉴》2022年第17期40-43,共4页孙冉 
民族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团体出现在城市中,这些音乐团体与西方外来乐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新型民族乐队。民族管弦乐队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引起多数学者致力于民族管弦乐“交响化”的探索。本文通过对民族...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 交响化 彭修文模式 
由彭修文的创作经验看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状
《黄河之声》2022年第7期12-14,共3页崇斌 
彭修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奠基者之一。该篇论文以彭修文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以及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当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状以及如何借鉴彭修文的创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民族管弦乐的发展。
关键词:彭修文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创作经验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形成与发展
《剧影月报》2020年第5期93-94,共2页杨飞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民族乐器合奏。它在原有民间乐器合奏的基础上,结合各色民族乐器的特点,并将民间音乐合奏的个性化特色综合进来,构建了一种以新型汉族乐器为主体并区别于民间乐队的新型器乐合奏形式。...
关键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民间乐器 民族乐器 民间音乐 个性化特色 器乐合奏 形成与发展 独特性 
传统更新与文化认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传播与发展被引量:5
《音乐研究》2019年第6期96-105,共10页李丽敏 
本文梳理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近40年来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传播和发展.提出民族管弦乐队的文化属性和“传统更新”的概念,围绕文化认同理论对不同地域和人群针对民族管弦乐队所认同的目标和夙愿展开分析,从历史、文化、政治及...
关键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海外传播 文化认同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改革与发展探析被引量:3
《艺术评鉴》2018年第11期53-56,共4页刘颖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经过近百年发展,起步于清朝末年的大同会,发展中主要借鉴西洋交响乐队的经验,但是主要是声部拓展层次的借鉴,而对于其音响整体平衡的构建理解不深。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中国民族...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 改革发展 音响平衡 体制改革 
对研制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思考被引量:2
《东方艺术》2017年第11期127-129,共3页陈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对低音声部乐器的挖掘、改良和研制。力求各同类乐器的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是乐器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尤其对于低音拉弦乐器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改进之中。
关键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拉弦乐器 低音 乐器改革 50年代 20世纪 科学化 声部 
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被引量:2
《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42-42,共1页王晶晶 
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音响品质方面并不完善,与社会标准相脱离。创建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频谱库,创建军队指引大队式的实验民族管弦乐队,注重民族乐队改革的结论,成为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提高至新标准应当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中国 民族管弦乐队 发展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基音缺失”现象调查研究(下)——以琵琶和三弦为例被引量:1
《乐器》2017年第8期28-30,共3页孙嘉琦 
3.长时平均谱分析 长时平均谱是用来表示声音样本中各个频率分量音强的分布情况的图谱,笔者运用Adobe Audition CS6的长时平均谱分析(LTAS)功能,制作出琵琶与吉他音阶样本的长时平均谱。
关键词:弹拨乐器 管弦乐队 AUDITION 基音 民族 中国 Adobe 频率分量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基音缺失”现象调查研究(上)——以琵琶和三弦为例被引量:1
《乐器》2017年第7期25-27,共3页孙嘉琦 
基音(fundamental tone)对于音乐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音的强度对声音音色的感知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大量的频谱测量与分析发现,很多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的基音成分比上方谐音要弱的多,甚至缺失。这一点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
关键词:音乐声学 基音缺失现象 虚拟低音 弹拨乐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