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作品数:32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汤哲声刘祥安陈红旗范伯群丁帆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嘉应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文学评论》《社会科学》《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出版的“助产士”——以沈知方、沈骏声的文学出版活动为中心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9年第2期136-145,共10页石娟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及资料库建设"子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的阅读调查和市场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ZD120;201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项目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中国博士后第64批面上项目一等资助"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读者分析与阅读研究(1892-194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M640321
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发展史上,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地位举足轻重,沈知方和沈骏声尤其贡献斐然。他们是现代通俗文学事实上的理性建构者和设计师,从而参与建构了现代作家的文学面貌和文学身份,在20世纪风起云涌大变动时代的中国文化及文...
关键词: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文学出版 沈知方 沈骏声 世界书局 大东书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167-173,共7页汤哲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及资料库建设"(项目编号:13&ZD1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评估价值体系建构与文献资料整理研究"(项目编号:12BZW107)的阶段性成果
与新文学相比,现代通俗文学有着更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生关怀,并形成了自我的话语系统,这与现代通俗文学作家所秉持的传统文化观念、新闻思维以及文学写作传统密切相关。对这些作品的形成进行文化、职业和文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
关键词:通俗文学 抗战叙述 家国情怀 
俗趣、滥情与排日:1930-1933年的张资平小说
《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59-64,共6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09YJC751035);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6ZD75001)
思想的糜烂和情趣的俗化使得张资平在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彻底走向滥情的"通俗"文学创作。由于过于注重对人物性心理和性行为的描写,所以他的婚恋小说几乎成了男女性欲表现的自然记录,即使是排日小说也被他写成了生硬的多角恋爱模式。此...
关键词:张资平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情色书写 婚恋小说 排日小说 
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1920-1927)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0-56,共7页陈红旗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张资平与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编号:09KYKT1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客籍作家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号:06ZD75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编号: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1927-1937)"(编号:09YJC751035)的阶段性成果
张资平在1920至1927年间的读书经历和创作情况表明,他与通俗文学之间有着真切的联系,他在作品中一直显在或潜在地吸纳和彰显通俗文学的某些趣味,并揉之以一定的现代视域。张资平喜欢在小说中运用"多角恋爱"的叙事模式,其原因在于:他深...
关键词:张资平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多角恋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