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俘

作品数:92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焕香赵玉明徐元宫沈卫威王蕾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战俘在重庆的改造往事
《文史博览》2023年第7期23-24,共2页胡平原 
1944年8月,贵州镇远通往重庆的公路上,成队列的日军轰炸机不断地俯冲轰炸行进的车队,火光满天,子弹“嗖嗖”地呼啸而过……这是一支怎样的车队?日军又为何要对其穷追不舍?“这是国民党军队押运日本战俘的车队。日军要炸的就是这些战俘!...
关键词:文管所 重庆市巴南区 日本战俘 呼啸而过 俯冲轰炸 日军 贵州镇远 国民党 
1946年“中国通化二·三暴乱”纪实
《纪实》2022年第4期54-58,共5页商豫 
1946年2月3日,新春大年初二,在吉林省通化市,已经向中国投降的日本关东军旧军人以及日本战俘、商人、暴民等数千人,在国民党的煽动下,向刚刚成立的中共通化新政府发起了暴乱。
关键词:日本战俘 日本关东军 吉林省通化 新政府 
新发现抗战初期《对日煸动宣传之意见书》及鹿地亘手书稿本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52-54,共3页沈卫威 
一抗战初期,在华日本反战人士青山和夫与左翼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先后受到国共两党相关军情人士的保护,辗转中国香港、广州、武汉、桂林、重庆等地,积极投身制作反战传单、教育日本战俘、对日广播等重要工作,参与了中国人民的抗...
关键词:左翼作家 抗战初期 鹿地亘 日本战俘 中国香港 反战 意见书 手书 
新发现抗战初期《对日煽动宣传之意见书》及鹿地亘手书稿本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11期86-89,共4页沈卫威 
一抗战初期,在华日本反战人士青山和夫与左翼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先后受到国共两党相关军情人士的保护,辗转香港、广州、武汉、桂林、重庆等地,积极投身制作反战传单、教育日本战俘、对日广播等重要工作,参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
关键词:反战同盟 抗战初期 鹿地亘 日本战俘 左翼作家 意见书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日俘改造实践——以“大同学园”为例
《今古文创》2021年第18期48-50,共3页高嘉欣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政部第一俘虏收容所先后接收了来自华北、华中等战场的以日俘为主500多名战俘,从西安迁至宝鸡后,该收容所在汪大捷担任所长期间,将其作为学校来办,坚持以德服人、化敌为友的教育方式,优待俘虏,组织他们从事生产活动,从...
关键词:大同学园 汪大捷 日本战俘 
《耻辱与俘虏》
《全国新书目》2021年第4期46-46,共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的一个偏僻小镇附近有一座战俘营,里面关押着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战俘。日本战俘与西方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心理隔膜,这让本就烦心事缠身、内斗不断的战俘营长官头痛不已。战俘营附近的小镇上,初为人妻的爱丽丝...
关键词:日本战俘 战俘营 爱丽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澳大利亚 意料之外 西方人 
四个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党的建设》2020年第8期62-62,共1页乌梦达 陈国洲 陈晨 王莹 凌军辉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有一所日本工农学校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俘获的日军战俘开始增多。为教育感化他们,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设立一所改造日本战俘的学校。考虑到战俘大多出自日本平民家庭和农民阶层,自身也深受日本军国主义的毒害,经...
关键词:日本战俘 日本军国主义 一所 开学典礼 抗日战争时期 农民阶层 百团大战 日本工农学校 
抗战时期美军对中共对日心理战的考察与借鉴——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为中心被引量:2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年第4期38-48,共11页曲利杰 邓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009)研究成果。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中共于1940年在延安设立的战俘管理中心。二战后期,美国为摆脱其心理战的局限性,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共的对日战俘工作。从1944年7月起,美军开始派遣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观察组成员埃默森、有吉幸治等对延安日本工农学...
关键词:埃默森 日本战俘 心理战 战略情报局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黄河》杂志中日本战俘的反战书写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55-60,共6页黄婷婷 
《黄河》杂志在1941年5月第2卷第4期刊出“日本反战同志文艺专号”,其中14篇为日本战俘的作品。战俘以个人化的笔触言说家人悲惨的境遇和荒诞的战场体验,揭露了日本军部穷兵黩武的后果和日本士兵普遍的厌战心理。中国军民的优待和博爱...
关键词:《黄河》 日本战俘 反战 战争体验 忏悔 
东北老航校里的日本教官
《开心(老年)》2018年第7期17-19,共3页潘前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曾存在过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日本战俘,却也是我军首个航空学校的飞行教员和技术保障人员。他们为我军早期航空学校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后来我军空军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行教员和领导干部。
关键词:日本战俘 中国人民解放军 教官 东北 飞行教员 航空学校 空军建设 学校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