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炉法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慧焦发存李婷李珊珊王秋湘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淮南矿业集团更多>>
相关期刊:《煤质技术》《山东工业技术》《中国科技博览》《科技风》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三节炉测碳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煤炭与化工》2024年第5期116-121,共6页解宇 白杨 岳利娇 
煤中碳含量的测定对研究煤的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碳含量的测定对煤质质量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碳含量的检测通常使用三节炉法,该方法简便、成熟,但是试验过程中影响因素却比较多,本次研究就对三节炉法测定碳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价,...
关键词:三节炉法 煤样中碳含量 气体流速 环境湿度 不确定度评价 
煤中碳氢含量的电量-重量法和三节炉法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山西化工》2023年第5期48-50,共3页董瑞雪 
为进一步探究煤中碳氢含量测定时所采用方法的优劣性,选择常见的两种方法电量-重量法和三节炉法,对这两种方法可取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统计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相互替代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量-重量法 三节炉法 测定方法 
基于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1年第10期413-414,共2页高猛 
随着煤质的变化,煤中碳氢的含量便会有所改变,因而一般对于煤质的判定都是利用煤中碳氢含量来进行判定。为此,在阐述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意义的基础上,对影响测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探究分析了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
关键词:三节炉法  碳氢元素 含量 
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和氢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1
《广州化工》2020年第21期106-108,共3页张航妥 顾秋香 胡媛媛 李娟 
根据GB/T 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1],按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2],对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和氢含量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识别和计算,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终...
关键词:三节炉法 煤中碳和氢含量测定 不确定度分量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电量—重量法和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的比较被引量:1
《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第22期70-70,共1页孟秀丽 
煤样测定是近年来我国大多研究实践中关注的主要内容。从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可发现,煤样中碳氢测定可采取的方法多见于三节炉法、电量-重量法等,两种方法应用下都可得到一定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本次研究将对煤中碳氢测量中电量重量法、三...
关键词:三节炉法 电量-重量法 碳氢测定 
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含量被引量:3
《煤炭与化工》2016年第7期103-104,共2页闻振海 
阐述了使用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析了在实际测定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干扰因素以及相应的修正方法,给出了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讨论了煤中碳氢元素含量的测定对煤质分析及工业生产的...
关键词:煤质分析 元素测定 碳氢 
基于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含量分析被引量:3
《山西化工》2016年第3期35-36,39,共3页孙思 刘嘉 
采用三节炉法对煤样中的碳氢元素进行测定。叙述了利用三节炉法测定煤样碳氢元素的意义,分析了三节炉法的操作方法、部分影响因素及测定原理。
关键词:三节炉法 煤样测定 碳氢元素 含量分析 
浅谈三节炉法测定煤中碳氢元素被引量: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10期46-47,共2页胡杰 浦绍飞 
本文介绍了三节炉法测定碳、氢元素的方法原理,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测定碳、氢元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节炉 检测过程 注意事项 
煤中氢的测定方法(三节炉法)的改进和探讨被引量:2
《山东化工》2016年第8期100-101,110,共3页王晓旺 
通过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对煤中氢的测定方法(三节炉法)进行了改进和探讨,并采用煤样氢图表分析实验对改进条件进行论证。论证结果表明,改进条件下煤中氢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再现性均良好。
关键词:  煤中氢的测定方法(三节炉法) 
三节炉法碳氢测定中铜丝卷作用的探究被引量:2
《煤质技术》2015年第4期58-62,共5页王秋湘 
简单介绍了中国、美国及国际标准有关煤中碳氢三节炉法的测定方法及其试验方法对比分析,对其实验原理、实验系统装置、燃烧管中填充物的作用及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通过采用有证煤标准物质及褐煤样品进行实际比对实验,探究GB/T ...
关键词:碳氢测定 三节炉法 铜丝卷 测定方法 实验装置 燃烧管 煤标准物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