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

作品数:272被引量:8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卓海波贾熟村汪炳明白拉都格其胡忠明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咸丰皇帝着僧格林沁退守天津朱谕
《历史档案》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刘文华 
咸丰十年(1860)六月,英法联军由北塘登陆,不久攻陷塘沽,大沽炮台亦处万分危急之中。当时,清军前线统帅为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为人悍勇,咸丰皇帝怕他孤注一掷,死守大沽炮台,于六月二十九日颁下朱谕:“握手言别,倏逾半载。现在大...
关键词:僧格林沁 咸丰皇帝 大沽炮台 咸丰十年 英法联军 朱谕 
菏泽关东炮捶拳述真
《少林与太极》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董春生 程元江 
一、菏泽关东炮捶(拳)源流据相关史料和《关东炮捶拳谱》记载,1865年(同治元年),在山东鲁西南菏泽一带,有一股反清政府的武装势力,因在作战时烧油捻纸用来做法,当地人们称之为捻军。1865年,清政府派僧格林沁率万余清兵追击捻军,在山东...
关键词:僧格林沁 捻军 鲁西南 菏泽 同治元年 清政府 关东 
菏泽关东炮捶拳述真
《中华武术》2024年第6期54-55,共2页董春生 程元江 
一、菏泽关东炮捶拳的源流据相关史料和《关东炮捶拳谱》记载,清同治元年(1865年),在山东鲁西南菏泽一带,有一股反清武装势力,因在作战时烧油捻纸用来做法,当地人们称之为“捻军”。1865年,清政府派僧格林沁率万余清兵追击捻军,在山东...
关键词:僧格林沁 捻军 鲁西南 菏泽 同治元年 少林寺 关东 
咸同之际僧格林沁参劾孙毓汶案研究
《江汉论坛》2024年第5期121-127,共7页杨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从都察院到平政院:清末民初官员的监督与惩戒制度研究(10822509)”。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爆发的僧格林沁参劾孙毓汶案是一桩有名的案子。这不仅因为僧王和孙毓汶都是要人,更因为恭亲王奕和孙毓汶后来在甲申易枢和甲午战争中的“恩怨”也被牵涉了进来。结合新发现的孙毓汶长篇密信和档案、日记资料...
关键词:捐纳 团练 恭亲王 僧格林沁 孙毓汶 
僧格林沁多重记忆构建及其影响
《满族研究》2023年第4期40-48,共9页特木尔巴根 乌日根达来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康乾盛世’北部边疆治理体系建构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2BMZ051)阶段性成果。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历史人物,经过历代政权的构建及塑造,有关僧格林沁的记忆呈现出“历史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三个维度,历史评价也有过“爱国将领”和“刽子手”等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以历史人物记忆具备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僧格林沁 三个维度 记忆 构建 影响 
上帝最后的“折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僧格林沁与蒙古骑兵
《军事文摘》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王栋 
13世纪的蒙古铁骑曾纵横欧亚大陆,被西方惊呼为“上帝之鞭”。时至清朝末年,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登上历史舞台,一度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击败英法联军,为清廷承担起了抗击西方侵略的重任。但在之后的八里桥一战中,面对英法联军先进的武器与战...
关键词:僧格林沁 蒙古骑兵 英法联军 大沽口之战 蒙古铁骑 第二次鸦片战争 欧亚大陆 骑兵时代 
清代四次火炮装备潮被引量:1
《文史天地》2022年第4期65-69,共5页石磊 
1860年9月21日凌晨5点,8000名英法联军向驻守八里桥的清军发动攻击,震惊中外的“八里桥之战”爆发。虽然英法联军武器先进,发出的排炮惊天动地,但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指挥1万多名骑兵奋起反抗。清军奋不顾身,手持马刀、弓箭,凭着一腔热...
关键词: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 奋起反抗 一腔热血 八里桥 清军 骑兵 
前杭州将军国瑞为遵旨查明僧格林沁“剿捻”阵亡情形事奏折
《历史档案》2021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王澈 
当太平天国起义在南中国轰轰烈烈地进行时,捻军也活跃在中国的北方。咸丰七年(1857)春,以马队为主的捻军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在淮南战场直接配合太平军行动,淮北战场则与太平军遥相呼应,清廷开始派遣重臣督办“剿捻”事宜。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 僧格林沁 杭州将军 捻军 太平军 咸丰 
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为大沽口重挫英法联军事奏折
《历史档案》2021年第1期I0003-I0003,共1页赵增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为达到通过修约扩大在华利益的目的,以亚罗号事件和西林教案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继占领广州后,英、法、俄、美四国公使又合谋继续北上,咸丰八年(1858)五月分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天...
关键词:英法联军 大沽口 僧格林沁 《天津条约》 在华利益 亚罗号事件 咸丰帝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曾国藩《致英翰信札》
《艺术品鉴》2021年第2期68-68,共1页关月 
清同治四年(1865),时任剿捻主将的僧格林沁亲王在山东曹州(今菏泽)陷入捻军重围,所率部全军覆没,僧格林沁亦战死沙场。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临危受命,奉旨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
关键词:僧格林沁 战死沙场 同治四年 两江总督 周家口 信札 捻军 曾国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