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侵

作品数:173被引量:4233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强邵济安赵振华熊小林许继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5年第2期159-171,188,共14页范彩伟 邓路佳 孙文钊 吴孔友 周培兴 赵庆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72155);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十四五”重大项目(2021QNLM020001).
为明确白云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深化“先存构造、拆离薄化、岩浆改造”三元耦合控制下的凹陷结构研究,运用深度域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构造样式识别、断裂活动定量表征、平衡剖面演化等方法,在断裂级别划分、优势方位、有序...
关键词:断裂体系 断裂活动 拆离断裂 岩浆底侵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西北洼原型盆地及迁移演化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钟锴 肖张波 朱伟林 黄鑫 边利豪 吴琼玲 冯凯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亚-东南亚特提斯演化的油气资源效应”(92055203);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科研项目(CCL2023SZPS0055)。
陆丰凹陷西北洼是发育在珠一坳陷惠陆低凸起上的古近系残留型洼陷,总体表现为古近系“北断南削”型箕状半地堑和新近系坳陷型洼陷的双层结构特征,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基于对研究区高精度三维地震的精细解释、平衡剖面恢复、洼陷结...
关键词:残留型洼陷 原型盆地 洼陷演化 岩浆底侵 热机制 陆丰凹陷西北洼 
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深部地壳结构——来自宽频地震P波接收函数成像的证据
《地球学报》2024年第6期965-976,共12页赵荣涛 刘沙沙 杨艳 黄什 郑凯 史大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发展与新技术推广研究”(编号:DD20221829);“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战略选区”(编号:DD20233002);“全国油气重点调查区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编号:DD20233001)。
铜陵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矿集区地壳结构对于认识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过程,以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乃至整个华南中生代成矿的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6个宽频地震...
关键词:铜陵矿集区 地壳结构 P波接收函数 波速比 底侵作用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原型盆地类型与分段差异演化
《中国海上油气》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钟锴 李洪博 刘绍文 肖张波 边利豪 吴迪 冯凯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亚-东南亚特提斯演化的油气资源效应(编号:9205520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科研项目“陆丰13洼陡坡带构造-沉积响应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编号:CCL2023SZPS0055)”部分研究成果。
陆丰13洼是珠江口盆地东部的传统重点探区,当前油气勘探缺乏领域性和规模性目标,因此有必要对洼陷进行整体分析和区域解剖,开展原型盆地恢复、构造分段差异性等基础地质研究。研究表明,13西洼原型盆地为典型的北断南超箕状半地堑,具脆...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 陆丰13洼 原型盆地 差异演化 岩浆底侵 热机制 
冀西北地区中侏罗世玄武岩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地质论评》2024年第3期1127-1138,共12页白春东 许凡 李泽阳 孟家葆 朱本鸿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沙岭子、宣化县、深井镇、涿鹿县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
笔者等在张家口市宣化区—涿鹿县一带中—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底部首次发现玄武岩组合,其时代归属、地球化学性质及地质意义需要开展研究。本文对玄武岩开展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玄武岩SiO_(2)含量为39.49%~49.74%...
关键词:冀西北 中侏罗世玄武岩 髫髻山组 底侵作用 板内拉张 
甘肃花牛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
《黄金科学技术》2023年第6期873-887,共15页宋高瑞 翟新伟 王二腾 武磊 陈万峰 郑菲菲 王海东 王金荣 
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编号:2019QZKK09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lzujbky-2023-it17)联合资助。
花牛山金矿位于北山造山带南部,矿体产出于印支期钾长花岗岩脉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成矿期次可划分为早期矽卡岩期和晚期石英硫化物期(主成矿期)。主成矿期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性质表明,Ⅰ、Ⅱ阶段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温、中盐、...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深度 岩浆底侵 矽卡岩型金矿床 花牛山金矿 
黑龙江塔溪地区中侏罗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环境被引量:4
《现代地质》2023年第2期390-403,共14页杨文鹏 李成禄 杨元江 符安宗 郑博 周腾飞 赵瑞君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GA21A204);黑龙江省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助项目(2021-3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430);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科研项目(科研2020-1)。
为丰富对兴蒙造山带东端中生代构造背景的认识,选取贺根山—嫩江—黑河构造带内塔溪地区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正长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7.2±1.3)Ma,形...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中侏罗世 复合型侵入岩 底侵作用 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 塔溪地区 
95Ma是华南晚中生代岩浆演化转折点吗?——来自浙闽典型花岗岩体的证据
《地质论评》2022年第5期1760-1771,共12页高秦 丁嘉林 张延青 周鹏 曾志杰 厉子龙 
浙江省台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椒江分局科研项目(编号:JJ201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编号:91858213);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科研项目(编号:2021ZDZX03);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浙江大学—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项目的成果。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露的大面积中生代岩浆岩与矿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域转换密切相关,在100~90 Ma左右浙闽地区壳幔作用强烈,前人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岩体或几个复式岩体展开的相应研究工作,缺少对浙闽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跨区域研...
关键词:浙闽酸性岩浆岩带 晚中生代 岩浆构造转折点 板块俯冲过程 基性岩浆底侵 
滇中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2年第4期1464-1474,共11页瞿梦茹 梁坤 杨海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64,41964002)资助。
虽然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研究确信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二叠纪地幔柱活动有关,但从二叠纪至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所在的华南板块至少向北漂移了3000 km,以致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的空间位置不再对应.本研究使用川滇地区75个宽频固定台...
关键词:P、S波接收函数 时间-深度转换 地壳厚度 岩石圈厚度 地幔柱物理模型 岩浆底侵 
江西印支期蔡江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高校地质学报》2022年第4期473-483,共11页刘运超 姜耀辉 青龙 杜佛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54,41830428)资助。
文章报道了江西蔡江花岗质岩体中发现暗色微粒包体,以及这些包体的地质、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多呈椭圆状,显示淬冷边和反向脉,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并含有针状磷灰石,有的包体含有长石捕虏晶。包体...
关键词:暗色微粒包体 蔡江岩体 岩浆混合 底侵作用 热源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