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物

作品数:123被引量:637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海清杨万勤张健孙龙刘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两种地被物分解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特征被引量:3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11期3251-3258,共8页陈亚梅 和润莲 邓长春 杨万勤 张健 杨林 刘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5,31200345);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5103120003)资助
以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两种优势地被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对象,对针叶林和林线中锦丝藓植物残体及高山冷蕨凋落叶分解的质量损失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锦丝藓和高山冷蕨的质量损失率在雪被期和生长季均表现为林线高...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酶 质量损失 高山林线交错带 锦丝藓 高山冷蕨 
雪被期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两种地被物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多样性被引量:19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3期723-731,共9页和润莲 陈亚梅 邓长春 杨万勤 张健 刘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34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C09B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510312000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1ZA079);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2012JY0047)资助
以针叶林代表性地被植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高山林线交错带(暗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的锦丝藓植物残体、高山冷蕨凋落叶及混合凋落物经过一个雪被期分解后的质量损失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
关键词:土壤动物多样性 锦丝藓 高山冷蕨 质量损失率 雪被期 高山林线交错带 
地被物对油松幼苗早期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1
《林业科学》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韩文娟 曹旭平 张文辉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2B0302)
为阐明地被物对油松幼苗早期更新的影响,通过野外播种和室内控制试验,分析野外不同播种方式、不同凋落物厚度及凋落物水浸液浓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不同播种方式显著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状况,...
关键词:播种方式 凋落物厚度 凋落物浸提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川西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地被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被引量:23
《林业科学》2011年第3期1-6,共6页刘洋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黄旭 闫帮国 文维全 胡开波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02;3047137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7-0592)
采用样带法,以川西米亚罗林区鹧鸪山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被物最大持水量为33.55~140.03t·hm-2,暗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草甸>疏灌丛,暗针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
关键词:树线交错带 地被物 最大持水量 有效拦蓄量 
1980—2005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灌木、草本和地被物烟气释放量的估算被引量:12
《林业科学》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郭福涛 胡海清 彭徐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10);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02);黑龙江省科技计划(GA09B201-06)
应用排放因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2005年间森林火灾中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气体释放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5年间森林火灾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CO2,CO,CxHy,NO,SO2的释放量分别为25.04×106,5.72×106,0.21×106,...
关键词:大兴安岭 灌木 草本 地被物 排放因子 
自然恢复过程中川西亚高山林草交错带地被物储量及持水性能研究被引量:23
《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第3期173-178,共6页刘洋 张健 杨万勤 李贤伟 闫帮国 黄旭 苏江峰 赖刚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702,3047137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7-0592);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植被恢复与重建”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
关键词:地被物 持水性能 林草交错带 植被恢复 采伐干扰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被引量:41
《生态学报》2009年第2期627-635,共9页张远东 刘世荣 罗传文 张国斌 马姜明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3A0404);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资助项目(2002CB111504);国家林业局948资助项目(2004-4-66)
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农业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开发利用,受干扰强度、频度和干扰时间的影响,原始暗针叶林退化为耕地、草地、灌丛、次生阔叶林或人工林。1998年后,该区相继启动...
关键词:最大持水量 苔藓 枯落物 土壤 亚高山 
六盘山林下地被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第4期60-65,共6页赵艳云 胡相明 程积民 万惠娥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黄土区林草植被恢复机理研究"(SW041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2007CB10680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0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30230290);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专项
对六盘山不同植被的地被物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白桦和油松林下草本植物物种丰富。辽东栎林枯落物叶片宽厚肥大,分解后枯落物较为松软,厚度最大,枯落物总储量仅次于华北落叶松。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中,针叶枯落物所占比例...
关键词:地被物 分布特征 枯落物 六盘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