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带

作品数:9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杨志坚沈振丰杨志坚宋备宋志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地质学报》《海洋石油》《矿床地质》《新疆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格陵兰地质单元与成矿类型被引量:1
《矿床地质》2014年第S1期1147-1148,共2页赵元艺 卢伟 聂凤军 李振清 李九玲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1212011120326);中央地勘基金项目([2011]D3-09)联合资助
<正>格陵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面积217.56万km2,但仅有约41万km2可供矿产勘查的基岩裸露区,其余被冰雪覆盖。随着全球变暖,冰盖后退,格陵兰岛可供地质勘查的地区面积越来越大。格陵兰地质演化历史漫长,成矿类型多样。1地质单元格陵兰...
关键词:格陵兰岛 成矿类型 丹麦 太古宙克拉通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地质单元 火成岩区 
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被引量:1
《矿床地质》2014年第S1期843-844,共2页张燕 朱明忠 陈翠华 宋玉坤 宋志娇 张自贤 宋备 尹力 涂宗林 李长山 
世界95%以上的锰矿储量集中在南非、俄罗斯、加蓬、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其他国家锰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1%(张去非,2004)。中国锰矿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福建、贵州、四川、重庆、石南等省市区,多为难选细粒贫锰矿石,...
关键词:锰矿区 硬锰矿 锰矿石 大巴山 成岩期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矿石矿物 城口 黑色页岩 矿床地质特征 重庆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Mahakam三角洲Sanga Sanga地块的构造演化被引量:3
《海洋石油》2001年第2期55-60,共6页Ken McClay 高丽萍 
关键词:加里曼丹 超压 三角洲体系 Mahakam Sanga Sanga 前三角洲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生长断层 同生断层 构造演化 地块 印度尼西亚 
胶东地块在古生代的浮沉
《资源调查与环境》1990年第2期1-10,共10页杨志坚 
胶东—京畿地块在古生代并非“铁板一块”。中泥盆一早石炭世,裂解再生临津江—烟南冒地槽带;中、晚石炭世,郯庐海湾仲入成“诸城海湾”,并可能有二叠纪沼泽盆地。中生代运动使胶东地块复杂化。
关键词:临津江—烟南冒地槽带 烟南群 诸城海湾 太原组 
中国东、南部大陆、海域与邻区(国)古构造演化关系被引量:7
《资源调查与环境》1990年第1期1-14,共14页杨志坚 沈振丰 
本文论证了中国海域基底与邻区古构造演化关系,中朝地台与京畿地块以北对应。中下扬子台拗东延为朝南古拗陷,东南地槽系连接本州地槽系,华夏地块经东海接日本“南方大陆”,华夏和印支地块隶属于南海—东海地台的边缘地块。
关键词:临津江—烟南冒地槽带 胶东—京畿地块 东南—本州地槽系 南海—东海地台 日台菲华力西—印支地槽系 
新疆天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被引量:11
《新疆地质》1985年第4期29-42,99-102,共18页祁志明 吴琦 白玉麟 
本文涉及范围为地理上的天山的一部分,它东起甘、新交界,西止新源县一带,北接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南邻塔里木盆地、哈尔克山(哈雷克套)。在构造上,包括天山地槽系的大部分和塔里木东北缘台缘隆起区,不包括北山沉降带。 该范围为新疆...
关键词:铁矿床 隆起带 富集 地槽带 黑色金属矿床 褶皱带 海山 海底火山 沉积型铁矿 梧桐沟 火山活动 查岗诺尔铁矿 沉积变质型铁矿 天山 矿带 混合岩化热液 矿源层 铁质 碎屑沉积岩 碎屑岩 热液改造 找矿远景 
海洋、大陆和造山带
《海洋石油》1984年第6期1-11,共11页J.H.Brunn 沈律 石平平 
本文探讨与俯冲和造山有关的过程,并提出了若干新模式和新概念。在所知的全部地质时期内,地球表面主要由移动板块及巨大的岩石圈活动带(为10000×20000公里数量级)组成,因此俯冲及地壳熔蚀表现为复杂的构造型式。这些造山带以岛弧开始,...
关键词:褶皱带 裂谷 加里东 复体 地槽带 构造带 弧后盆地 岛弧 岛弧带 构造阶段 边缘盆地 板块会聚 山脉 大陆边缘 大洋边缘 造山运动 造山作用 地壳运动 
日本中部弧—弧相交区及其周围弧前褶皱带的构造特征
《海洋石油》1984年第6期16-23,共8页Yujiro Ogawa 吴根耀 
在日本的中一新生代本州弧的西南部,并列着几条自晚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增生褶皱构造带,成为对海沟和弧前作地质构造分析最合适的地区(Kanmera等,1980)。增生褶皱带是由来源于弧或大陆的复理石沉积构成的。
关键词:褶皱带 晚第三纪 地槽带 构造带 上第三纪 岛弧 弧前盆地 构造特征 日本 周围 
大地构造的发展
《地质学报》1953年第4期289-300,共12页B.B.别洛乌索夫 石延汉 
在关于地壳构造和发展的另一篇论文里(参看“自然”()1951年9月号21—32页),我们引用了关于地壳各种运动的程序以及关于这些运动的配合的最重要的资料。在同一篇文章里,我们又说明了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本文里我们想论及地壳运动的...
关键词:放射性元素 大陵 岩居 放射元素 地槽带 褶皱带 地球表面 地表 玄武岩 基性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