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作品数:102被引量:6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炳炎姜树蔚周叔莲庞永洁陈湘舸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利益集团问题被引量:9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1期50-59,共10页黄世坤 
利益集团问题牵动着社会公平正义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方向。马克思主义深入人类利益关系本质层面认识利益集团,形成了从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演变和上层建筑交互作用解释其产生演变的全面分析框架,确立了科学的评价尺度。据此.结合十...
关键词:利益集团 利益关系 经济利益 政治利益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朝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特殊意义分析
《青年与社会(下)》2013年第2期82-83,共2页王振伟 
朝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进行的。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朝鲜失去了重要的市场和原料来源,加上国内连年的自然灾害,朝鲜经济陷入危机。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朝鲜开始了社会...
关键词:朝鲜 社会主义 经济 改革 
经济调节方式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被引量:2
《特区经济》2012年第3期130-132,共3页朱解放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史已经证明,计划调节依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的和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处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机制模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计划调节 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先驱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杨永华教授《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评介
《广东科技》2011年第2期53-53,共1页史永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以至于人们30多年来对此的争论一直不断。卓炯提出的商品经济理论的彻底性,使他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争鸣的前沿,卓炯商品经济思想研究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品经济 经济改革 主义 社会 评介 生命 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成就及启示
《中国商界》2010年第7期219-220,共2页方思蕴 
对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邓小平始终坚持:人首先要吃饱肚子,并且以市场流通为核心。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邓小平效应",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步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改革 经济体制的改革 市场型公有制 经济增长理论 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效应 所有制结构 市场化改革 市场流通 实现形式 内在制度 根本目标 高速增长 相适应 中国 历史 进程 集中 核心 
论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
《海派经济学》2010年第2期149-159,共11页李炳炎 
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成功的原因是通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形成了经济改革的"中国模式"。这一改革模式包括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支柱、改革的行为准则、改革的本质特征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中国改革模式 理论分析 
闲言碎语——艺术的传统与革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09年第10期94-94,共1页毛娜 
记得有一次艺委会开年会,有位老先生讲话时提到了某地一位政府官员搞中国画改革,说要放弃中国画旧的传统和题材,统统都去表现城市的新建筑,要创造新技法,以便使中国画更适合展现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中国画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文化艺术 新建筑 新传统 革新 新技法 政府官员 七十年 改革手段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本质区别被引量:3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8期23-28,共6页李炳炎 王小刚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中央多次强调的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针。为了准确、深入地理解这一方针,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改革理论高度,就改革的性质、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对象、改革的依靠力量、改革的方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自由主义 经济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基本原则被引量:4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李炳炎 
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实现...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制度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经济改革自主联合劳动 雇佣劳动制度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内卷化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9-11,共3页任晓伟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推动着我国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内卷化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关键词:执政能力 经济改革 内卷化 市场经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