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解读

作品数:123被引量:12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骏许敏冯恩学刘毅罗腊梅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小说《砖巷》中孟加拉裔移民的文化身份解读——基于文化适应理论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11期156-157,160,共3页王微 万涛 
《砖巷》是莫妮卡·阿里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孟加拉裔移民在英国白人文化霸权下艰辛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揭示了多元文化冲击下少数族群的边缘生存问题。根据巴利的文化适应理论移民文化适应可划分为四类: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
关键词:《砖巷》 文化适应 文化身份 多元文化 
迷惘的一代——从文化身份解读贾樟柯电影《小武》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3期94-95,共2页宁高峰 
电影《小武》是一部反映中国小人物命运的一部影片,小武是当下中国小城市的普通青年中的一名,虽然是一名扒手,但小武的经历以及所面临的困惑却代表了许多中国人,他们困惑而迷惘。
关键词:小武 文化身份 迷惘 认同 
从孤独者的身份解读莎乐美及其影响下的潘金莲形象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3期37-38,共2页李金灵 
王尔德的莎乐美形象自诞生以来,被研究者们赋予了种种内涵——美的追求者、不屈的反抗者、情欲的先知者等,而欧阳予倩在莎乐美影响下塑造的潘金莲形象与时代相结合,更被赋予追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制度的启蒙形象,然而不管哪样的形象,...
关键词:潘金莲形象 莎乐美 孤独者 解读 欧阳予倩 封建制度 生命感受 反抗者 
鲁滨孙·克鲁索双重身份解读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2期33-34,共2页石统文 金兰芬 
18世纪,整个世界、整个欧洲都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新兴的资本主义横扫了中世纪的封建阴霾和宗教对国家、社会的绝对控制,自由之声传遍欧洲的每个角落。
关键词:鲁滨孙 解读 鲁索 18世纪 资本主义 中世纪 欧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