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哲学

作品数:1884被引量:3000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舒红跃李振纲钱志熙杨晓萍张泽鸿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栎树的囚徒》中的“伊河”意象探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刘星邑 
山西作家蒋韵在描写女性的精神冲突和心灵不安时经常使用河流意象,在其代表作《栎树的囚徒》中,“伊河”作为河流意象再次成为作者言说女性故事的载体。或隐或显贯穿文本始终的“伊河”,或作为孕育、绵延、庇佑的母性象征,或蕴含着生命...
关键词:河流意象 母性化 生命哲学 
边界消弭与现实怀疑:电子游戏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以电子游戏《活体脑细胞》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年第1期43-46,共4页张东一 周玮譞 许明博 曹以臻 
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培育项目“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电子游戏母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电子游戏作为相对新兴的媒介载体,其中承载着许多超越生活娱乐的功能性,甚至具有艺术与哲学色彩的精神内容。2015年发布的《活体脑细胞》是一款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表现形式与核心精神的电子游戏,其中对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打破和对自我...
关键词:电子游戏 意识 生命哲学 存在 
狄尔泰生命哲学视角下的《阿黑小史》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8期70-72,共3页邱蕾 
狄尔泰摆脱自然科学的桎梏,将与人有关的生命活动视为精神科学的对象,主张以体验、理解、表达的方式去认识生命。以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观去理解和阐释生命意识充沛的《阿黑小史》,可以明晰该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沈从文所要找寻的生命本质...
关键词:狄尔泰 《阿黑小史》 生命哲学 阿黑 五明 
简论鲁迅《野草》中的典型审美意象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年第2期148-150,共3页伊艺飞 
鲁迅的《野草》作为一部具有浓郁象征主义意味的散文诗集,其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象具有隐晦的分化性。这些意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对外探寻,另一类则属鲁迅本身的对内自剖。而无论哪一类,它们最终都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即人的存在是孤独...
关键词:鲁迅 《野草》 审美意象 生命哲学 
舞鹤《余生》中“生命哲学”的建构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年第11期97-99,共3页刘宁 
舞鹤的《余生》以雾社事件半个世纪后的当地民众为描述主体,在实地调查中客观记录,在夹叙夹议中表达主观情感。通过不同人物的访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叙事视角的转变、社会历史记忆的操控等多种视角与方法,明晰作者与余生如何看待历史...
关键词:舞鹤 生命哲学 社会历史记忆 建构 叙事视角 
生命与叙述的交响——论雪漠的《野狐岭》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10期87-90,共4页袁茂林 
雪漠的《野狐岭》以独特的叙述视角阐述了爱恨与生命的关系,通过人物的爱恨,探讨存在之外的存在意义。《野狐岭》叙述策略的合法性与文本之外的意义共同实现小说的主题表达。文本由人物的叙述上升到形而上的生命哲学的思考,反映了文学...
关键词:雪漠 《野狐岭》 爱恨 生命哲学 叙述策略 
朴素自然的超然生死观——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4期110-111,共2页林佳娇 
关于迟子建,不少读者仍沉浸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首苍凉的史诗挽歌中,含蓄而富于理性的温情叙事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云端精灵般的作家形象。秉持着朴素、自然的赤子之心,迟子建娓娓道出了自己与鄂温克族人一脉相承的超然生死观,在冷然...
关键词:温情叙事 生命哲学 死亡叙述 
邓小平的哲学人生——浅析梁衡系列作品中邓小平的哲学观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11期45-47,共3页周田溆 
从山水游记到政治散文,梁衡一直力求文学作品能"写大事,抒大情,言大理",其人物散文也多写古今中外的大人物,以深刻的笔触剖析人物灵魂,诠释伟人们光环背后的人格美学与生命哲学。邓小平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与开拓精神的政治...
关键词:梁衡 人物散文 邓小平 生命哲学 政治哲学 圣人哲学 
挺住,意味着一切——《活着》中的“中国式”生命哲学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3期6-7,21,共3页胡育 
余华的小说《活着》凭借作品深刻的精神意蕴跨越了时空与国界,小说诠释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主人公福贵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让福贵寻找到活着的支柱。生活中许多善的因素促进了生命的永恒,善良与...
关键词:《活着》 家庭责任 善良宽容 贵生忘死 
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成因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3期42-44,共3页刘剑锋 付颖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那一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为背景,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文化和历史。其思想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的影响。本文从生命哲学视角解读其最受欢迎的...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柏格森 生命哲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