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过程

作品数:43被引量:46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李旭光薛萐刘国彬石胜友何丙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农业科技》《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山地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黑龙江科学》2024年第24期109-112,共4页腾渝 肖世平 范政彬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394034)。
种群空间格局是植物种群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分析生态恢复过程中先锋树种的分布格局,对认识种分布特征变化及其潜在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省长汀县设置3个具有不同恢复水平的样地,通过实地调查并计算种群...
关键词:马尾松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生态恢复 长汀县 
不同治理模式对玛曲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2
《甘肃农业科技》2022年第4期58-63,共6页张国平 王红丽 张绪成 宋婷 杨林平 张化生 
甘肃省2020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科技支撑项目“甘南州玛曲县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JR10RA464)。
为了给高寒区沙化草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玛曲高原草原选取补播改良、围栏封育和灌草结合3种植被恢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地上干物质累积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指标,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
关键词:沙化草原 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土壤水分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国外尾矿库生态恢复过程研究进展被引量:2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年第5期40-42,共3页赵旭珍 尹丽丽 李纯乾 郑娟 柳金库 
介绍了国外矿区尾矿库土壤生态恢复及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可借鉴的尾矿库生态恢复治理经验。
关键词:矿区 尾矿库 生态恢复 
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310-318,共9页李宜蓉 龙健 李娟 刘灵飞 廖洪凯 王显 杨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45);贵州省科技厅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计划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09);贵州省百层次创新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6010);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Z036);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度学术新苗培养及创新探索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726-55);贵州省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人才基地项目。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土壤微节肢动物 土壤养分 多样性 生态恢复 
乡土树种在宁化县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20期122-124,126,共4页周晓平 
近年来,宁化县非常注重高质量、高品位绿色发展要求,人们对乡土树种越来越重视,因而亟须加快乡土树种栽培与保护。本文从乡土树种林业内涵展开分析,阐述了乡土树种在宁化县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从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
关键词:乡土树种 树种选择 森林群落 生态恢复 福建宁化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改良与植被重建研究进展
《农村科学实验》2020年第16期17-18,34,共3页王娜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0-21)。
经济迅速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然而矿产资源开发在带来经济实力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形成大量矿山废弃地,这种废弃地往往是土壤结构复杂,寸草不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此,矿山废弃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从...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 生态重建 土壤改良 植被修复 
金属矿区尾矿库生态恢复过程及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3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赵旭珍 李纯乾 
人类对金属矿山的开采,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原有的植被遭到人为的扰动甚至破坏。因此,开展金属矿区生态恢复,切实践行“两山”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意义重大。介绍了国内金属矿区尾矿库生态恢复及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
关键词:金属矿区 尾矿库 植被恢复 
震区典型受损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恢复率与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年第4期823-830,共8页刘颖 贺静雯 吴建召 崔羽 罗清虎 林勇明 王道杰 李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90434);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7016);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CXZX2017111和CXZX2017283)资助~~
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不同气候区不同恢复条件下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的恢复率以及空间异质性及其演变规律,对准确认识生态恢复作用下灾害干扰区的土壤恢复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汶川...
关键词:地震灾区 土壤养分 恢复率 变异系数 化学计量比 
不同植被带生态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以黄土高原为例被引量:15
《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第6期2223-2232,共10页徐红伟 吴阳 乔磊磊 李袁泽 薛萐 瞿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5BAC01B03);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100);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XAB2015A05)
为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从北到南不同纬度梯度分布的3个典型植被类型区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
关键词:黄土高原 植被带 生态恢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抚顺市西排土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初探
《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15期282-283,共2页初兆娴 
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抚顺西排土场生态恢复不同年限、不同植被和深度的排土场土壤微生物菌群与生物量的分析,初步研究了其生物量的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比例最大,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随复垦年限的...
关键词:排土场 生态恢复 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