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质量

作品数:649被引量:2639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蔡大鑫田光辉张京红刘少军谢瑞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10—2020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改善效果评价被引量:1
《生态学报》2024年第21期9723-9735,共13页张佳文 祁帆 张定祥 邹立 袁承程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2001224);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42271105)。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战略实施已超10年,适时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改善效果评价,对生态功能区政策实施、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生态质量改善效果评价理论框架,综合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InVEST模...
关键词: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质量评价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InVEST模型 
基于水体型生态指数的无锡市城区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
《生态学报》2024年第4期1476-1490,共15页周寅桥 李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1100402)。
水体是构成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城市生态质量评价方法通常掩膜了水体区域,忽略了水对生态质量的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供的2013、2015、2017、2019、2021年的Landsat8-OLI影像数据,利用信息熵权重法耦合水体丰...
关键词:水体型生态指数(WBEI) 莫兰指数(Moran指数) 生态质量 无锡市城区 
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的动态遥感生态指数构建被引量:2
《生态学报》2024年第2期497-510,共14页张书 孙超 胡茗 郑嘉豪 刘永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21,42206236);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75,2022J092)。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焦点区域。然而,沿海地区云雨天气频发,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受限,导致遥感生态质量指数(RSEI)评价结果受成像日期变化而波动,可比性较差。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利用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CCDC)算法构...
关键词:生态质量 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 遥感生态指数 宁波市 动态监测 影像合成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干旱内流区生态质量评价--以阴山北麓塔布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
《生态学报》2024年第2期523-543,共21页张浩斌 王婉 宋妤婧 苗林光 马超 
国家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1A2010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2IRTSTHN008)。
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展多要素、长时序生态质量动态变化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遥感生态指数RSEI基础上,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耦合了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 遥感生态指数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趋势分析 气候因素 塔布河流域 
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与生态质量的冲突与交互作用被引量:9
《生态学报》2023年第11期4527-4538,共12页梅予健 贺清云 欧阳晓 王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40)。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生态质量提升带来挑战,如何解决城镇化发展与生态质量提升之间的冲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揭示2000—2020年长...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 生态质量 冲突 交互作用 长株潭城市群 
新区开发建设及其生态效应——以雄安新区为例被引量:3
《生态学报》2023年第1期263-273,共11页邓文慧 温小乐 徐涵秋 段伟芳 李春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639)。
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已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建设,但迄今尚未见对开发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的研究报道。因此,选取2017年和2020年的Landsat 8影像,分别代表雄安新区未开始建设和建设3年后的两个时期来对此进行对比。利用...
关键词:雄安新区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表覆盖变化 生态质量 遥感 
基于地面调查的植被生态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12
《生态学报》2023年第1期128-139,共12页张琳 宋创业 袁伟影 贾元 桑佳文 吴冬秀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1FY10070503);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KFJ-SW-YW037-0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60201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3801)。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障生态质量的基础,也是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增汇、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利器。植被是生态质量评价的核心要素,但目前的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中所用到的植被指标多是通过遥感反演或者气象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而...
关键词:植被生态质量 生态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野外台站 
基于四象限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关联性分析——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例被引量:28
《生态学报》2022年第13期5200-5210,共11页刘永婷 杨钊 徐光来 杨强强 刘世杰 何开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1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301029,41301011)。
运用空间热点分析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四象限模型对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存在显著的...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质量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国家重点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县域对比分析被引量:6
《生态学报》2022年第11期4369-4378,共10页李影 李宝林 祁佳丽 袁烨城 蒋育昊 刘岩 刘海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205);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701475)。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质量 财政转移支付 县域生态保护绩效考核 
基于MCE的饶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被引量:16
《生态学报》2021年第6期2236-2247,共12页陈艺 蔡海生 张学玲 曾珩 邵晖 洪土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140,31560150);江西省十三五社科规划项目(17YJ11);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2019-026)。
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调查与评价,摸清区域三类空间生态现状与问题所在,是进行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格局优化等工作的必要前提。基于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自身的结构、功能和效应,构建国土空间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饶河流域所涉县...
关键词:生态评价 国土空间 生态质量 空间分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