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

作品数:8754被引量:26613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赵美训盛国英李波李永哲包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临床医学进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肺腺癌病理分级预测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肿瘤病理分级预测标志物探索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2期768-774,共7页黎杨 江德鹏 
肺腺癌(LUAD)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类型,其病理分级对于评估肿瘤侵袭性和预后至关重要。不同病理级别的LUAD在基因表达、TP53基因突变、转录因子FOSB、循环肿瘤细胞(CTC)以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等生物标志物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可预...
关键词:肺腺癌 生物标志物 病理分级 预后 
智能手机比色分析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2期1942-1951,共10页白刚 余华 
四川省科技计划(MZGC20240006);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课题研究自由探索专项(ZYTS2024007)。
智能手机比色分析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结合了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与比色分析的高灵敏度和低成本优势,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监测。近年来,研究表明,智能手机辅助比色...
关键词:智能手机 比色分析 生物标志物 检测 
非肝硬化肝癌相关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前景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刘进玲 崔鲂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目前肝细胞癌患者的死亡率排名在所有癌症中占第三位。尤其在非肝硬化背景下,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更具挑战性。随着非肝硬化肝癌患病率的增加,早期诊断对于全面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患者...
关键词:非肝硬化肝癌 血清标志物 诊断 预后 
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2期546-553,共8页刘昊 薛江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与出生体重、胎龄呈负相关,尤其是胎龄 ≤ 28周的早产儿,其发生率高达50%以上。当动脉导管持续左向右分流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即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
关键词: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 生物标志物 超声心动图 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1期1250-1255,共6页赵苏仁格格 邵欣东 敖文静 庞慧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不仅增加肝硬化和肝癌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有关联,对患者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负担。因此,NAFL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以防疾病恶化。本文探讨了血清学指标在NAFLD非侵...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血清学指标 无创诊断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与识别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1期333-338,共6页韩诗雨 杨东东 
卒中后认知障碍往往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能够尽量早期地预测卒中后认知障碍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管理,以减少认知下降导致的不良事件,并减轻家庭负担。本文通过对既往相关临床试验进行检索和总结,文章主要从量...
关键词:卒中后认知障碍 预测与识别 认知量表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1期2297-2306,共10页姜红梅 周喜汉 黎秋麟 黄彬彬 林心艳 王衍鑫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早期诊断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众所周知,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虽然是HCC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志物,但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最佳。随着多种生物技术...
关键词:肝细胞癌 诊断 生物标志物 多组学 
婴幼儿单纯室间隔缺损术前心力衰竭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1期211-217,共7页刘锦秀 潘征夏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不仅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复杂心脏畸形共存。VSD手术治疗在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 小儿心力衰竭 术后不良事件 生物标志物 机器学习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4年第12期1078-1087,共10页吴坤霜 秦琳琳 王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到目前为止,RAU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RAU患者唾液及血液中可检测到多个系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提示这些标志物可能在RAU的发生发展中起...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生物标志物 机制 研究进展 
炎症标志物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进展》2024年第12期7-15,共9页张颖 徐云瑀 赵智艳 邬蔚琦 周明瑞 缪薇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4J0238);昆医联合专项–面上项目(编号:202401AY070001-340);2024年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24S296)。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影响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在P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归纳与总结炎性反应参与PSD的发病机制、炎症...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 炎症因子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