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承载力

作品数:47被引量:369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成忠林振山吴隆杰杜加强李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绿色中国》《江苏城市规划》《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浙江畜牧兽医》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可持续性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基于生态足迹法低碳住宅系统构筑的分析被引量:2
《建筑科学》2012年第4期64-68,共5页朱佳音 陈滨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004111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73)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一栋建筑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拆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本文选取2种类型的低碳住宅和对比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足...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低碳住宅 可持续性 模式设计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被引量:9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0期4546-4547,4549,共3页陈成忠 王晖 
湖北师范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湖北师范学院人才引进项目(2008F16)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产量因子计算方法,计算了中国1949~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足迹效率2个指标,对中国1949~2006年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的动态评估。结果表明,57年来,中国人均...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生态足迹指数 生态足迹效率 中国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分析被引量:21
《自然资源学报》2008年第2期230-236,共7页陈成忠 林振山 梁仁君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371044);国家"211"二期工程重大项目资助
基于生态足迹和EMD方法,分析了中国1961—2005年生态可持续性的周期性变化,并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1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44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具有明显的4.3年、14...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经验模态分解 非线性预测 
规划研究动态
《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张伟 陈燕飞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与实践"生态足迹"的概念1999年被引入国内,早期被译作"生态基区"、"生态占用"、"生态痕迹"、"生态脚印"、"生态空间占用"、"生态踩占"等。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占用 生态基区 生物承载力 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态可持续性 生态盈余 全球生态危机 生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