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

作品数:318被引量:55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曲焕韬刘勇施永海管敏鲁雪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鱼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鱼养殖技术要点被引量:1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6期48-49,共2页兰作友 
青鱼个体大,饲喂简单,生长迅速,人工饲养前景广阔。为此,本文从选择养殖水域、清洁消毒池塘、培育生物饵料、科学放养鱼种、合理投喂饲料、严格控制水质、预防治疗疾病、日常看护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青鱼养殖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鱼养殖 技术要点 鱼塘水质 生物饵料 优质鱼苗 
工厂化条件下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技术被引量:1
《中国水产》2016年第9期112-114,共3页范毛毛 马立鸣 赵睿 孙敏 沈芾 李超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组建于2012年4月,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整合了驻京中央科研院校和市属渔业研究单位科技资源,专门从事鲟鱼、鲑鳟鱼繁殖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育...
关键词:匙吻鲟 西伯利亚鲟 培育技术 施氏鲟 杂交鲟 养殖技术研究 人工繁殖 繁殖育种 生物饵料 鱼苗培育 
精养缩骨鳙鱼新养殖模式
《海洋与渔业》2016年第1期69-69,共1页邓乐平 
2014年至2015年间,江门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站进行试验研究缩骨鳙鱼新的养殖模式——精养缩骨鳙鱼。试验期间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以打破传统低产混养养殖模式。
关键词:养殖模式 精养 渔业技术推广 溶解氧 人工配合 试验研究 鱼苗放养 理化指标 日投喂量 生物饵料 
改善水质的浓缩新生代轮虫
《水产养殖》2015年第2期11-11,共1页
在孵化鱼苗车间里,生产配方和浓缩生物饵料被相隔开,但如果设计合理,它们也是可以作为生产符合友好生态要求的工具。
关键词:浓缩 新生代 轮虫 水质 生产配方 生物饵料 生态要求 鱼苗 
利用黑麦草培育斑点叉尾鮰鱼苗开口饵料技术
《渔业致富指南》2009年第12期41-41,共1页曾庆祥 朱恩华 
生物饵料由于具有高蛋白、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而备受青睐,是否有足够的生物饵料成为决定斑点叉尾鮰鱼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从2005年起采取生态法即利用黑麦草大塘培育轮虫的办法,成功地解决了斑点叉尾鮰鱼苗...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开口饵料 黑麦草 鱼苗 培育 技术 生物饵料 水产研究所 
黄颡鱼大规格苗驯化方法
《渔业致富指南》2009年第11期33-33,共1页欧阳治学 
黄颡鱼苗开口后,早期主要以池塘水生动物或底栖动物为饵料,生长到一定规格后,池塘生物饵料已不适口,饵料数量也达不到黄颡鱼正常摄食需求量。因此,补充饵料成为大规格黄颡鱼苗培育的必要环节。々用黄颡鱼饲料是根据黄颡鱼的营养需...
关键词:黄颡鱼 驯化方法 规格 生物饵料 鱼苗培育 底栖动物 水生动物 鱼饲料 
齐口裂腹鱼幼鱼耳石的初步观察
《重庆水产》2008年第2期61-62,共2页蓝中成 
对2006年7月22日采自岷江上游茂县段的37尾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Schizothorax)prenanti(Tchang)的微耳石进行了磨片观察和测量,日龄数为27-44d。结果表明,所采鱼苗繁殖于6月中旬,其体长和体重均偏小,反应了岷江上游生物饵料...
关键词:齐口裂腹鱼 微耳石 鱼苗繁殖 磨片 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放养密度及水体交换量对鲤鱼苗种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水产》2005年第6期3-6,共4页孙占有 
为测定生物饵料量、合理放养密度及饲养过程中水体交换量对鲤鱼苗种生长的影响,共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生长实验。实验鱼苗平均长度10mm,下塘时除15号池生物饵料量较少外,其它三池均做到适时下塘。15号、8号池放养密度为600尾/m2,18号、1...
关键词:生物饵料 水体交换量 适时下塘 
利用鲤、草、鲢亲鱼池作为鱼苗浮游生物饵料供应基地的可能性分析
《水产科技》1986年第1期57-62,共6页吴青 张泽民 谭永丰 黄先海 
有这样一种现象每每可在普通鱼种场看到:在鱼苗生产的大忙季节,一方面是鱼苗池由于急需鱼苗浮游生物饵料而不得不用几天时间来专门培育,而另一方面却是亲鱼池浮游动物恰恰十分丰盛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就启示我们,
关键词:亲鱼池 饵料 鱼苗池 浮游生物 鱼苗生产 利用 鱼种 供应基地 可能性分析 启示 
选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喂养鳙仔鱼和鱼苗的可行性
《淡水渔业》1985年第5期40-40,共1页S.F.Baldia J.B.Pantastico J.P.Paldia 
根据投喂不同活性生物饵料来决定孵化后3、6、9、12和15天的鳙鱼苗的成活率。卵黄消失3—6天后,给其投喂臂尾轮虫、小旅藻和颤藻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当单独把裸腹溞个体较大的细胞投喂鳙仔鱼时,到16天其死亡率达20%。而给鱼苗投喂臂尾...
关键词:鱼苗 投喂 成活率 轮虫 仔鱼 生物饵料 浮游动物 喂养 死亡率 颤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