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鼠

作品数:58被引量:12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树义马杰梁冰曾宗永沈钧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保护》《课外生活》《环球人文地理》《中学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梁冰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大足鼠耳蝠冬眠期储存精子被引量:6
《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第8期1011-1014,共4页王喆 张树义 李斐雪 马杰 梁冰 王雁玲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30025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创新项目及其重要创新方向(KSCX3-IOZ-03;KSCX3-IOZ-07;KSCX2-SW-18)基金资助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
关键词:大足鼠耳蝠 冬眠 精子储存 冬眠期 精子 储存 繁殖对策 繁殖成功率 HE染色 冰冻切片 
北京地区大足鼠耳蝠主要食物及其食性组成的季节变化被引量:4
《动物学报》2005年第1期7-11,共5页马杰 梁冰 张劲硕 张俊鹏 张树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No 3 0 0 2 5 0 0 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创新项目及其重要创新方向 (KSCX3 IOZ 0 3 ;KSCX2 SW 118)资助~~
2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1月初 (冬眠期除外 ) ,约每两周一次 (每次调查持续 1- 2晚 )于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四合村蝙蝠洞 (115°5 9′N ,39°4 3′E)捕捉觅食后返洞的大足鼠耳蝠 (Myotisricketti) ,通过 2 8次野外调查收集了 342个粪...
关键词:大足鼠耳蝠 昆虫 捕食 食物组成 蜉蝣目 觅食 蝙蝠 鱼类 雨季 旱季 
北京房山大足鼠耳蝠食鱼性及回声定位信号被引量:9
《Zoological Research》2003年第4期265-268,共4页马杰 张礼标 梁冰 沈钧贤 张树义 JONES Gareth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3 0 0 2 5 0 0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170 2 5 0 ;3 0 2 70 169) ;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 ( 2 10 0CCA0 0 70 0 )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 (KSCX 3 -IOZ -0 3 );重要创新方向项目(KSCX2
大足鼠耳蝠 (Myotisricketti)具有食鱼蝙蝠的形态特征 ,但食鱼习性待考。以北京房山种群为对象 ,夜间在洞口悬挂雾网 ,捕获取食返洞大足鼠耳蝠共 18只 ,胃检发现 7例全为鱼类 (宽鳍 ,鲫鱼和洛氏 ) ,10例以鱼类为主 ,仅 1例全为昆虫...
关键词:大足鼠耳蝠 食鱼性 回声定位信号 形态特征 
大足鼠耳蝠的分布被引量:8
《四川动物》2003年第3期155-156,共2页马杰 戴强 张树义 沈钧贤 梁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30 0 2 5 0 0 7;30 2 70 16 9& 30 170 2 5 0 );杰出青年基金 (KSCX2 1 0 3);科技部重大项目 (No .2 10 0CCA0 0 70 0 )资助
首次报道北京、成都和广东发现大足鼠耳蝠 。
关键词:大足鼠耳蝠 分布 种群 形态特征 翼手目 
食鱼蝙蝠——大足鼠耳蝠初报被引量:12
《动物学杂志》2003年第3期93-95,F004,共4页马杰 JONES Gareth 梁冰 沈钧贤 张树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No.30 0 2 5 0 0 7);基金项目 (No.30 170 2 5 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创新方向项目 (KSCX2 - 1- 0 3;C2A0 30 48);科技部 973预研专项 (No .2 10 0CCA0 0 70 0 )资助
大足鼠耳蝠属蝙蝠科 ,为中国特有种类。食性分析和野外观察证实大足鼠耳蝠为食鱼蝙蝠。室内放养条件下发现大足鼠耳蝠一次进食能连续消耗 5 0~ 1 0 0g麦穗鱼。本研究首次报道北京房山亦有大足鼠耳蝠分布 ,并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和保...
关键词:食鱼蝙蝠 大足鼠耳蝠 北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