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滞留

作品数:450被引量:1325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俊奇陈垚李家科王书敏王亚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速公路服务区径流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去除方法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王笑风 金山 刘张刚 江涵 
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车辆和人流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物,这些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将对土壤、地下水和附近水体造成污染。为此,探究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径流污染物排放特性以及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方法。采用等时间间隔法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 径流污染物排放特性 生物滞留池 
海绵城市设计中生物滞留系统的性能研究与创新应用
《中国厨卫》2025年第2期204-207,共4页周健舟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生物滞留系统在处理雨水污染和透水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引入新型材料、优化植物选择、改进施工方法,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雨水管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系统能有效...
关键词:生物滞留系统 雨水管理 海绵城市 
轮胎磨损颗粒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5年第2期1-6,共6页袁莹 李运晴 肖文宇 程麒铭 汪琴宜 陈垚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4S0060)。
机动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轮胎磨损颗粒(TWPs)易随着道路雨水径流进入生物滞留系统(BRS)并发生持续积累,对系统除氮功能产生潜在威胁。为此,考察了TWPs不同胁迫时间下BRS除氮性能的变化规律,并结合TWPs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
关键词:生物滞留 微塑料 除氮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代谢活性 
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化利用施工工艺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5年第1期081-084,共4页郭姗 
针对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对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工艺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渗透铺装与生物滞留设施及蓄水模块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提出优化渗透铺装结构层次并改进生物滞留池断面构造以及提升蓄水模块安装精度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 雨水资源化 渗透铺装 生物滞留设施 
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对策研究
《门窗》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卢宇 陈禹佟 
近年来,针对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的路面破损、老旧以及雨水无法有效渗透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提出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以及智能排水系统等设计策略,旨在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为构建...
关键词:海绵城市 城市道路规划 设计对策 透水铺装 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带 
环氧树脂改性黄土作为生物滞留池填料净化径流污染物
《中国环境科学》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周航 周佳佳 熊家晴 徐艳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0152)。
选用环氧树脂改良黄土材料作为生物滞留池主要填料,试验设计了48种不同参数的原料配比,以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的低渗透性为基准(大于2mm/min)筛选出满足要求的4种环氧树脂与黄土的配比方案,分别是环氧树脂含量5%(b5)、环氧树脂含量10%(b...
关键词:生物滞留池 黄土 环氧树脂 水质净化 原位建设 
海绵工程生物滞留池雨洪控制效果研究
《水文》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曹倩倩 刘瑞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909081)。
为研究海绵工程生物滞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基于MIKESHE模型构建滠水河流域雨洪模型,对比分析低影响开发后三种设计暴雨重现期下有、无生物滞留池场景下的流量过程,并设置六种不同生物滞留池空间布局方案,模拟十年一遇设计暴雨条件下低...
关键词: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池 MIKESHE模型 雨洪控制 布局方案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立交桥区积水改造方案研究
《天津建设科技》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王绍华 李浩天 
针对现状立交桥区积水问题,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对采用生物滞留设施改善立交桥区积水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对于改善立交桥区积水问题有明显的效果,积水深度明显降低,退水时长显著缩短且方案工程造价低,后续运营养...
关键词:海绵城市 立交桥区 积水 生物滞留设施 
自然养护对剩余污泥基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径流调控效能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工程》2024年第6期200-206,216,共8页张炜 杨古月 李橙 邓凯予 陈香宇 张仪杰 李思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1YFC191060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8402172);河北省水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HBSHJ202104)。
掺配剩余污泥是改良生物滞留设施基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自然养护可提高剩余污泥基质的稳定性,降低基质中污染物的析出风险。分析了不同自然养护时间下剩余污泥基质的理化性质和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自然养护对生物滞留设施雨水...
关键词:生物滞留设施 剩余污泥基质 自然养护 水文调控能力 污染物去除 
基于概率解析模型的生物滞留池性能评估
《市政技术》2024年第12期1-7,38,共8页王俊 贾菁菁 王家昌 曹升乐 潘鑫 陈耀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9025);山东省自然基金(ZR2021QE001);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项目(31410082164087)。
提出了一种生物滞留池概率解析模型,用于快速评估其径流控制性能。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概率解析模型仅考虑蓄满产流模式导致生物滞留池径流削减率被高估的缺点。以北京地区为例,将基于综合产流的概率...
关键词:生物滞留池 径流削减 概率解析模型 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