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油气量

作品数:17被引量:26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旷理雄查明陈建平陈中红赵长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地质矿产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天然气地球科学》《石油实验地质》《云南地质》《天然气工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枣阳凹陷核桃园组有效烃源岩研究被引量:2
《江汉石油科技》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梁文华 旷理雄 
从可溶有机质早期成烃角度,对枣阳凹陷核桃园组的烃源条件再认识。通过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烃潜力的研究,认为枣阳凹陷核桃园组有效烃源岩的成烃潜力小,油源贫乏。
关键词:核桃园组 生油气量 烃源岩 排烃量 枣阳凹陷 
计算生油气量的C-K法
《云南地质》2000年第4期394-405,共12页桂宝林 
有机碳 干酪根法 (简称C K法 ) ,是以油气成因的干酪根热降解动力学理论为核心的计算生油气量的新方法。使用了地质温度计———镜煤反射率 ,将有机质及原油的热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Ⅰ———低成熟阶段 ;Ⅱ———高成熟阶段 ;Ⅲ—...
关键词:C-K法 干酪法 成熟度 生油气量 有机碳-干酪根法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生烃研究被引量:13
《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第4期1-11,共11页程克明 王兆云 熊英 钟宁宁 
碳酸盐岩成烃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的确定,涉及到盆地实际资料的统计,以及源岩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矿物组成、古地温、生储配置关系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验依据的高、过成熟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恢复法,经在我国一...
关键词:碳酸盐岩 有机质成熟度 生油气量 干酪根 生烃 
四川盆地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前景被引量:2
《天然气工业》1999年第B11期6-10,共5页李汶国 
四川盆地面积19.21×10^4hm^2,从元古界至中新生界海,陆相沉积岩层累积厚度达8000-12000m,其中具有生油能力的烃源岩层总厚度达3000m以上,约占沉积岩层总厚度的1/3。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积累的资料,...
关键词:四川盆地 生油气量 油气资源 计算 天然气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不同沉积相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陈建平 张爱云 翁成敏 查明 周瑶琪 
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四个相带;讨论了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碳酸盐岩 有机地球化学 生油气量 
昌图凹陷盆地模拟综合研究
《江汉石油科技》1998年第4期8-14,共7页旷理雄 吴代昭 关正红 张巨星 王先勇 林红利 
根据昌图凹陷的实际资料,研究确定了各项模拟参数,进行了凹陷发育史、烃源岩的成熟史和生排烃史的定量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气资源量的测算。并根据排烃槽的概念,确定供油单元,分别进行了区带合油气远景评价,提出中央断裂构造...
关键词:合油气盆地 数学模型 生油时间 生油气量 排烃量 资源量 
松辽盆地原油资源量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4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1998年第4期43-47,共5页黄福堂 冯子辉 
本文在综合分析以往资源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和油气生成理论,建立了氯仿沥青“A”-HF恢复法和IMO热降解率法两种生油量、资源量计算的新方法。通过分别对松辽盆地北部生油量和资源量的计算,生油量和资源量较以往提高约...
关键词:松辽盆地 生油气量 资源量 计算 原油 油气勘探 
应用化学动力学模型求解生烃量被引量:1
《江汉石油科技》1997年第4期2-6,共5页蒲秀刚 
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作用符合化学动力学的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只同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在任何瞬间,反应速度仅与该物质的浓度有关。有机质降解过程中温度不足可用时间来补偿。根据上述原理,结合干酪根热解实验求出的表观活化...
关键词:化学反应 动力学 生油气量 数学模型 热演化 
煤系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探讨被引量:228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第1期1-5,共5页陈建平 赵长毅 何忠华 
根据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中2300余个岩样(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有机地化分析数据,详细研究了3类煤系烃源岩的热解生烃潜量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的关系。对于煤系烃源岩的评价,不能简单套用一般湖相泥岩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煤系 有机质 生油岩评价 生油指标 生油气量 
生物气成藏规律研究被引量:10
《天然气工业》1997年第2期6-10,共5页李明宅 张洪年 
地质行业发展基金
对控制生物气成藏的诸项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如下认识:①产甲烷菌的大量繁殖是生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适宜的地球化学环境为缺氧、缺硫酸根、中—中高温、较低矿化度的近中性水介质环境;②Ⅰ、Ⅱ型有机质的最佳生气温度为3...
关键词:生物气 油气藏形成 生油气量 油气藏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