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空间

作品数:91被引量:12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丽景姜起超徐妍安宁朱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院子小了
《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下旬)》2024年第11期2-3,共2页乐国望 
赏析:这是一首构思巧妙的儿童诗。诗歌用词很少,却巧妙地利用布局,将语言放在合适的位置,使语言的空间“大”起来,进而使诗歌的诗性空间和诗意“大”起来。或者说这是诗人有意运用诗句的重复(复调)、对比,使诗的意境陡然增大了。比如诗...
关键词:诗性空间 儿童诗 构思巧妙 诗的意境 院子 诗歌 诗句 
荒寒之境:中国电影诗性空间的三重建构
《视听》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韩玉娟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23-2396);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地缘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电影的风景叙事研究”(项目编号:XJKY23-008)阶段性成果。
荒寒之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最具代表性和自觉性的审美趣味与意境追求,对传统山水画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荒寒之境亦常出现在中国电影空间意趣中,利用取象于远的构图和景别,以及黑、白、灰等尚简、素淡的画面色彩,呈现冷寂幽远的物境空间;...
关键词:中国电影 荒寒之境 空间 诗性 
主体形塑与形式生成的诗学探究——评吴晓东《辽远的国土: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
《现代中文学刊》2024年第5期151-159,共9页王晓平 夏冬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文明互鉴视野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跨学科研究与实践”(22120240080)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建构自主学术话语体系的要求带来文学研究的创新意识与方法论更新,百年新诗研究也持续进行批评视野的拓展和理论思考的深化。就此而言,吴晓东近年来的研究彰显了一种新诗批评的有效方法 :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下,再思百年来中西交流...
关键词:《辽远的国土》 吴晓东 新诗批评 形式诗学 文化诗学 
我们创造对城市的正向影响——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年第17期20-25,共6页温蒂·桑德斯 文森特·德·格拉夫 Seth Powers(摄影) 
在上海迷人的苏州河畔,一座历史建筑悄然蜕变。这个昔日的银行仓库,见证了近百年的城市变革,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上海的文化艺术目的地——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它不是一个寻常的展览馆,而是一个由摄影镜头编织的影像世界,一个让观...
关键词:摄影镜头 影像世界 华丽转身 诗性空间 城市变革 影像艺术 展览馆 正向影响 
作为文学生产场的驿站及其诗性空间的重塑——以古代吉安螺川水驿为例
《地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4期80-88,共9页李波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2)基金项目(22WT046);202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1088)。
通过对螺川驿站发展历史及以此为生产场的诗歌作品的文献考证,确定了古代诗歌塑造驿站诗性空间的基本事实。诗人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使古代螺川驿作为文学生产场的历史成为形塑其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诗歌塑造了螺川驿作为离...
关键词:文学生产 螺川驿 诗歌 空间 
由摄影镜头编织的影像世界——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年第14期48-53,共6页温蒂·桑德斯 文森特·德·格拉夫 林雅琪 Carlo Alberto Follo Ferry Adrian Kesuma 刘婧博 焦月圆 李子怡 松洁 Victor Mongin 张艺 Seth Powers(摄) 
全新目的地在上海迷人的苏州河畔,一座历史建筑悄然蜕变。这个昔日的银行仓库,见证了近百年的城市变革,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上海的文化艺术目的地—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它不是一个寻常的展览馆,而是一个由摄影镜头编织的影像世界,...
关键词:摄影镜头 影像世界 展览馆 诗性空间 华丽转身 城市变革 影像艺术 编织 
后桃源——林丰俗山水画的诗性空间
《艺术与民俗》2024年第2期92-100,共9页张东 
2020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岭南画学的诗性话语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0GZGJ309)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林丰俗的红色主题山水画作品在美术界产生广泛影响,此后其大量作品以“陶诗”的美学意识回归传统农耕话语母题,体现了具有“桃花源”意味的诗性语境。其营造的山水画精神空间是传统山水美学在当代的诠释,是作者的诗性意识...
关键词:林丰俗 后桃源 诗性 
乡村扶贫题材网络电影的农民形象塑造与创作反思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徐锦博 张聪 
江西师范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JS2023120);2022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课题(WHCY2022B02)。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网络平台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扶贫为题材的网络电影,对我国农民形象的塑造、乡土情感话语的表达以及新农村故事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类电影对农民形象“模范化”、性格单一化等塑造特征进行了全...
关键词:扶贫题材网络电影 乡土诗性空间 平民喜剧化 农民形象塑造 
日出江南水云间
《厦门航空》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太阳准时升起时,历史从脚边尚过,我在这指向无限的两极间,短暂地静默。江南,经过不同时代层层叠加的文学塑造与审美想象,地理以外,已化为一个诗性空间,可以容纳无数的风景和心情。江南的春、江南的烟雨,那些明媚与朦胧,早被书写了太多次...
关键词:审美想象 诗性空间 日出 江南 
静态叙事下的隐性声音——浅析电影《绿洲》的诗性空间
《戏剧之家》2023年第13期147-149,共3页黄笠樵 
李沧东在电影《绿洲》中聚焦社会边缘人的异质生命状态,以极其克制的静态叙事表现其悲欢生活,对时代失语者投以严肃的观照,包含着一种“契诃夫式”的含泪的温情。同时,在影片中,李沧东巧妙运用视听技巧,结合超现实主义手法制造出虚实相...
关键词:《绿洲》 电影叙事 契诃夫 电影空间 诗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