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

作品数:757被引量:124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国石吴洪琳魏俊杰何宁生胡祥琴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丝绸之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血统中的天命:十六国政权的祖先追述
《丝绸之路》2024年第1期5-17,共13页尚永琪 洪寅欣 
十六国时期进入华夏世界的诸胡族,面对华夏传统观念中的天命观和华夷之别,在建构自身统治合法性的努力中存在两种祖先追述的模式:其一是自称为华夏圣王之后,力图将本民族历史置入华夏历史中;其二是追述祖源至传说或历史记忆中的英雄人...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祖先追述 天命 圣王之后 英雄祖先 
陇地四章
《丝绸之路》2012年第11期16-21,共6页嘉昌 
县志:东晋十六国时期,“永登”成为县名,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骄傲的永登,千载之下,你“五业丰登”了: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热县,商贸流通的重镇,开发投资的热点!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农业大县 工业强县 商贸流通 旅游热 东晋 县志 
炳灵寺:十万弥勒锡居洲
《丝绸之路》2011年第13期8-11,共4页王琰 
炳灵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创始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后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开凿与修缮,距今已有1600多年。炳灵寺在魏晋时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宋代始称炳灵寺。分为上寺区、洞...
关键词:炳灵寺 弥勒 十六国时期  积石山 永靖县 甘肃省 灵岩寺 
东晋十六国时期反客为主现象差异解析
《丝绸之路》2011年第22期42-43,共2页黄成运 
东晋与十六国是在历史上民族大迁徙潮流影响下,分别在中国南、北方建立的反客为主政权,虽然同属反客为主现象,但南、北方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北方民族政权林立,南方则相对统一,其差异的出现与当时矛盾的转移、游牧与农耕文明各自的优劣...
关键词:东晋十六国 反客为主政权 民族融合 
冯国瑞与炳灵寺石窟
《丝绸之路》2009年第9期56-60,共5页罗玉珍 
位于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必经之地、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甘肃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216个,石雕、泥雕佛像800余身,壁画约1000平方米,浮雕佛塔56座,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关键词:炳灵寺石窟 冯国瑞 十六国时期 丝绸之路 东晋 窟龛 佛像 壁画 
炳灵遗珍——“炳灵寺佛教文物展览”简介
《丝绸之路》2008年第7期16-19,共4页马玉蕻 王文元(图)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35公里处黄河北岸的小积石山大寺沟中,这里碧水清清,山峰耸立,风景秀美。石窟开创于十六国时期西秦建弘元年(420),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关键词:炳灵寺石窟 文物展览 简介 佛教 十六国时期 积石山 永靖县 甘肃省 
统万城今昔
《丝绸之路》2005年第2期18-19,共2页徐伊丽 
关键词:统万城 古城遗址 国都 匈奴 都城 十六国时期 大夏国 靖边县 县城 白城 
火车从古国京城穿过
《丝绸之路》2002年第9期4-6,共3页金吉泰 
也许是近在兰州眼皮底下,也许是火车从中穿过,也许是坐落在人烟稠密的农业地区,所以人们对这座十六国时期西秦国京城遗址反而就熟视无睹了。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法显西出阳关
《丝绸之路》2001年第8期59-59,共1页李岩云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西域 佛经 目的文化 甘肃榆中 著名高僧 西南方向 佛国记 印度 骆驼等 
河西“地蹦子”被引量:1
《丝绸之路》1999年第2期49-50,共2页杨国学 
“地蹦子”是流行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民间社火中最古老而又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广场集体舞。它是镶嵌在河西民俗文化带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地蹦子”表演队伍的基本组织形式为:春官(象征春神)仪仗打头,皂隶护卫(后来被革除),春...
关键词:河西走廊 民俗文化 “八阵图” 《月明和尚度柳翠》 敦煌壁画 遮阳伞 十六国时期 驱邪祈福 《旧唐书·音乐志》 墓葬壁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