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画

作品数:1013被引量:47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宗英李秀霞李凯葛英颖罗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小翠仕女画的风格及其流变
《美术文献》2025年第3期67-69,共3页高家帅 
陈小翠是伴随五四运动之风成长起来的女性。文章以陈小翠为切入点,结合她的绘画作品,分析她的仕女画的风格特色及流变,探讨陈小翠是如何通过仕女画表达女性的自觉意识的。
关键词:陈小翠 仕女画 风格 女性意识 
《汉宫春晓图》局部
《红蜻蜓》2025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宫女的生活情景,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键词:《汉宫春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 仇英 生活情景 重彩 传世名画 绢本 
从现实到理想:清初至嘉道年间美人画风格流变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2期40-43,共4页杨康 郭胜豪 
“美人画”凭借其强烈的视觉吸引力,逐步区别于传统“仕女画”,并在清代发展至高峰。通过对清代画家与其作品进行分析,推论出美人画在清代前期具有较为“温热”的风格特点,发展至嘉道年间则逐渐变得含蓄,清初至嘉道年间美人画风格的流...
关键词:美人画 仕女画 清代 风格 流变 
宋代仕女画背后的女性角色探析
《收藏与投资》2025年第1期67-69,共3页孙李容 
仕女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典型的艺术表现题材之一,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展现了封建社会上层阶级女性精致闲适的日常生活。不同时期的仕女画由于时代背景及文化倾向的差异而呈现独特的面貌。仕女画发展至宋代,表现重点逐渐集中于女性秀...
关键词:仕女画 宋代 女性角色 
徐悲鸿一幅《白描仕女图》背后的故事
《文史天地》2024年第12期37-40,共4页胡进 
徐悲鸿留存有一幅白描仕女画稿,因流传过程较为曲折,所以一直没有弄清作者创作思想,甚至一度发生误解。本文通过查考,梳理出造成误解的原因,并且找到与画稿有直接关系的作品,从而还原这幅白描仕女图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仕女图 仕女画 流传过程 白描 徐悲鸿 本来面目 误解 
文人审美与大众传播:清末改琦《红楼梦图咏》仕女画图式演绎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23期17-19,共3页龙宗煜 
《红楼梦图咏》诞生于文人圈的艺术交流活动,开创了清末以来《红楼梦》仕女画的流行图式。从《红楼梦图咏》的刊印、传播情况入手,分析《红楼梦图咏》仕女画经典图式中的构图空间、图像呈现视角及配置情景,有助于进一步讨论清末《红楼...
关键词:文人审美 改琦 红楼梦图咏 图式演绎 
清代外销瓷上的女性形象
《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12期35-37,共3页付宇新 
本文分析了清代外销瓷上女性形象的演变,探讨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性别角色与审美差异,通过对比研究方法,揭示了中国女性形象的柔弱美与西方女性的丰腴自信之间的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研究结果表明,外销瓷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关键词:女性形象 外销瓷 仕女画 
由仕女画审视明代服饰艺术发展的时代性——以唐寅《王蜀宫妓图》为例
《国画家》2024年第6期69-71,共3页孙玉颜 
明代仕女强调一种纤细、柔弱的美感,这与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与唐代仕女的丰腴之美截然不同。由于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强调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加之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市民趣味在此时期仕女画的服...
关键词:仕女画 时代性 服饰艺术 
喻事绘炎凉--唐寅《陶穀赠词图》研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第12期52-54,共3页王丹丹 
《陶穀赠词图》是明代画家唐寅的历史故事画的典型代表。唐末,轶闻传说众多,“陶穀赠词”就是一个历久不衰的风流典故。唐寅所选的是故事中的一个瞬间,用笔爽利轻快、自然流畅,线条刚柔并济、张弛有道。唐寅的画取诸家之所长,面貌丰富多...
关键词:唐寅 历史故事画 明代 仕女画 《陶穀赠词图》 
基于唐代仕女画绘画“语言”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 影响研究
《时代人物》2024年第36期0260-0262,共3页文艺 
“仕女画”独具审美与历史价值,唐代尤为突出,女性形象成为独立、生动的审美主题。这一时期的“仕女 画”超越了实用性和叙事性,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绘画语言,对后世乃至现代工笔人物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 唐代“仕女画”入手,...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 审美风格 重构与创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