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沙机理

作品数:9被引量: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齐璞邱秀云侯杰周著费祥俊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人民黄河》《泥沙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雨滴击溅与薄层水流混合侵蚀的输沙机理被引量: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3期211-218,共8页郑腾辉 邢媛媛 何凯旋 滕飞 李光录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10712061)
【目的】针对雨滴击溅与薄层水流混合侵蚀过程输沙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雨滴击溅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土娄土、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供试土壤,在不同雨滴直径(直径2.22,2.68和3.04mm)、不同坡...
关键词:模拟降雨 薄层水流 混合侵蚀 雨滴动能 雨滴击溅 输沙机理 
黄河高含沙水流的高效输沙特性形成机理(黄河下游河道存在巨大的输沙潜力)被引量:14
《泥沙研究》2008年第4期74-80,F0003,共8页齐璞 余欣 孙赞盈 齐宏海 
利用黄河主要干支流渭河、北洛河、黄河下游及三门峡水库大量实测资料,结合高含沙水流流变特性分析得出:河道中的高含沙水流的阻力与低含沙水流相同,均可用曼宁公式进行阻力计算;由于黄河泥沙组成较细,d50=0.03~0.10mm,随着含...
关键词:阻力特性 含沙量垂线分布 水流结构 输沙机理 黄河 
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的输沙机理与不淤河槽设计被引量:7
《人民黄河》2007年第7期14-16,共3页高航 齐璞 彭红 
冲积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在不同流量时的变化,是床面形态由沙纹逐渐进入高输沙动平整床面,引起的动床阻力变化的结果。当床面形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河床阻力的变化使水流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假潮。床面处于高输沙动平整状态时,床面上存...
关键词:不淤河槽 “多来多排” 河道形态 艾山-利津河道 黄河 
排沙漏斗中的二次流及其影响被引量:2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71-74,共4页肖柏青 周著 邱秀云 侯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379394)
根据理论分析和现有试验成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排沙漏斗中二次流在排沙中的重要作用。应用二次流理论解释了一些排沙漏斗结构设计的内在原因,从二次流的角度去说明排沙漏斗是如何实现高效排沙的,得到了一些被试验和实践证实了的结论...
关键词:排沙漏斗 二次流 输沙机理 
排沙漏斗的流场特性及输沙机理被引量: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年第4期3-6,共4页邱秀云 侯杰 周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排沙漏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漏斗涡流排除进入渠道的推移质及悬移质泥沙。介绍了利用激光测速仪对排沙漏斗的三维流场的测试成果,分析了排沙漏斗的时均流特性和紊流特性及输沙机理。
关键词:排沙漏斗 泥沙 流场 输沙机理 
高含沙水流长距离输沙机理与应用被引量:18
《泥沙研究》1998年第3期55-61,共7页费祥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含沙水流在我国多沙河流中普遍存在,而对河道危害严重。本文提出高含沙水流长距离输送机理与条件,在进一步研究高含沙水流不淤流速及输沙临界坡降的基础上,提出长距离高含沙输沙渠道的设计计算方法。以黄河下游水沙特性为背景指出...
关键词:高含沙水流 输沙 渠道 临界坡降 多沙河流 天然河道 黄河下游 设计计算方法 危害 特性 
从流场分析初步探讨排沙漏斗的输沙机理被引量:1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12-16,共5页王顺久 侯杰 邱秀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简要分析了排沙漏斗清水流场特性,对排沙漏斗浑水流场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通过清、浑水流场对比分析,证实排沙漏斗螺旋流具有使泥沙沉积并向漏斗中心输移的水流特性。
关键词:排沙漏斗 清水流场 浑水流场 泥沙 
带悬板排沙漏斗三维流场测试被引量: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6-10,共5页周著 唐毅 吴持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首次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A)测试了排沙漏斗的三维螺旋流流场,并对其时均流特性及紊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排沙漏斗 螺旋流 时均流特性 紊动特性 输沙机理 
副流及其在河床演变中的作用
《人民黄河》1994年第11期16-19,共4页张开泉 
副流是指受主要作用力以外各种各样的力所引起的流动,它常具有较大的局部流速和较强的紊动强度,对泥沙的运动和输移起着重要作用;河道、水利枢纽的许多局部冲淤现象都取决于副流。本文对副流现象及其输沙机理作了初步讨论,并进一步...
关键词:副流 输沙机理 河床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