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所

作品数:361被引量:18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尔平李学通曹希平于洸刘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球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以调查地质之便 留心史前文化——仰韶文化的探寻
《地球》2024年第2期1-6,共6页牛颖超 商云涛 李晓蕾 
小口、细颈、深腹、尖底、腹身拍印斜向绳纹、造型奇特、古朴大方的小口尖底瓶是我国最早的陶制酒器,在古代不仅是酿酒器、盛酒器,也是一种礼器,是国宝级文物,代表着中华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小口尖底瓶产自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发掘离不开...
关键词:仰韶文化时期 国宝级文物 安特生 小口尖底瓶 古生物学家 绳纹 地质调查所 史前文化 
中国地质事业奠基史与奠基人
《地球》2023年第1期74-80,共7页曹希平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设置了地质机构--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这个地质科尽管只有科长一人学过地质,是个空架子,但它标志着中国地质事业奠基的第一锹土。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一批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进人刚刚具备专属办...
关键词:科研基础设施 地质事业 地质研究所 地质调查所 地质学研究 办公场所 农商部 图书室 
一张惊世照片留下的历史遗憾
《地球》2022年第3期76-77,共2页詹庚申 祖茂勤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年在现场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拍摄匆忙,裴文中手捧化石未拍出头部全貌,后人修复了这张照片。让我们一起分析这张修复照片背后的...
关键词:地质调查所 裴文中 新生代研究室 龙骨山 历史遗憾 照片 头盖骨化石 修复 
安特生的中国情结——纪念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5周年暨仰韶与周口店龙骨山发掘百年被引量:1
《地球》2021年第6期18-23,共6页曹希平 
1916年成立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原名中国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瑞典来华学者安特生1920年至1925年任馆长。1921年,安特生在周口店龙骨山挖掘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又在仰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地层,从而终结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历史。
关键词:安特生 地质博物馆 仰韶 地质调查所 新石器时代 中国情结 地质矿产 龙骨山 
2016:中国地质调查所与中国现代科学百年被引量:2
《地球》2016年第11期98-99,共2页曹希平 
从明后期至清末,经过三百多年引进西方近现代科学思想的漫长历程,中国现代科学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诞生,并在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自然科学方面,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和研究是最著名的成果之一;社会科学方面...
关键词:现代科学 地质调查所 中国 科学思想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 社会环境 自然科学 
中国最“老”的自然博物馆 在南京地质博物馆见证中国地质科学百年坎坷
《地球》2014年第10期106-109,共4页金星宇 
行走在南京地质博物馆中,你很难不被它那厚重的百年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所感染。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质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不仅仅记录着地球亿万年发展、演变的历史,更记录了中国地质奠基人在...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 地质科学 中国地质 历史氛围 艰难困苦 地质调查所 大夏巨龙 矿产资源 地质矿产 地质事业 
南京地质博物馆:百年风华不减
《地球》2013年第9期108-109,共2页袁立明 
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的南京地质博物馆老馆,作为原中央地质调查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中国近现代成立最早的地质专业博物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49年后,从这里走出了48位两院院士,是名副其实...
关键词:地质博物馆 南京市 地质调查所 科学博物馆 组成部分 地质专业 地质工作 近现代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球》2011年第11期81-84,共4页周玉凤 
回顾中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要提到中央地质调查所(简称地质调查所)。它不仅为中国现代地质事业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中国科学界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机构,首开了中国近代科学研究机构的先河。
关键词:地质调查所 中央 科学研究机构 地质事业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