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证据

作品数:60被引量:43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丁林来庆洲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密集台阵的银盘水库区域地震研究——隐伏断层的地震和地质证据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7期2437-2442,共6页尹光耀 张怀 龚丽文 白起鹏 郭一村 张冰 石耀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39205);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GED2023-4-2)资助。
1引言2017年11月23日中国重庆武隆地区发生了MS5.0地震,造成十余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4079万元.地震发生在渝中央褶皱带向渝东南过渡区,区域内地震活动性较低、强度弱,历史上仅发生过2次5级以上地震,且地震的正断性机制与挤压性的区域应...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区域应力场 区域地震 隐伏断层 发震构造 成因机制 银盘 地质证据 
俯冲带流体——来自(超)高压变质岩石的证据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4年第3期758-782,共25页高俊 李继磊 马智佩 Reiner KLEMD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A0702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22011、4217223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编号IGGCAS-202204)资助的成果。
俯冲带是地球上岩浆活动、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深源地震、壳幔物质交换、元素循环和铜金大规模成矿的集中发生场所。富水流体不仅调控了这些地质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了全球C、S等挥发分的循环。当蚀变大洋岩石圈及上覆沉积物进入...
关键词:俯冲带流体 地质证据 流体相性质 化学成分 C-S循环 
太古代科马提岩高H_(2)产出的地质证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3年第6期1230-1230,I0001,共2页袁超(编译) 
H_(2)作为地球早期生命的能量来源,主要通过地幔来源岩石发生蛇纹石化反应,使橄榄石中的Fe^(2+)氧化成Fe^(3+)进而驱动H_(2)O分解形成。由于该反应同时生成含Fe^(3+)的磁铁矿和蛇纹石,因此磁铁矿和蛇纹石可以直接作为反应H_(2)产量的指...
关键词:科马提岩 蛇纹石化 地质记录 地质证据 橄榄石 能量来源 磁铁矿 早期生命 
万年前 南极冰盖为何退缩
《科学大观园》2023年第24期68-69,共2页沈春蕾 
当南极冰盖不稳定时,冰下湖泊储存的冰川融水在冰盖底部的流动性加强存在大量排放的可能性。冰川融水的排放过程反过来会影响冰盖的稳定性,导致冰架崩塌速度加快。在1.8万至1.1万年前的末次冰消期,南极冰盖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
关键词:南极冰盖 末次冰消期 地质证据 冰川融水 冰架 排放过程 崩塌 退缩 
世界
《生物进化》2023年第3期5-5,共1页
近日,科学家利用末次冰盛期以来的地质证据预测,如果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值超过一定水平,1万多年前冰期末出现过的海平面迅速上升以及沿海栖息地面积大幅度缩减的情况可能重现。在沿海栖息地中,潮沼和红树林的作用举足轻重。潮沼是被潮...
关键词:全球平均气温 相对海平面上升 末次冰盛期 沉积速率 珊瑚礁 地质证据 补偿能力 红树林 
郯庐断裂南段怀远—池河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来自韭山东北缘的地质证据
《地质论评》2022年第6期2248-2258,共11页方良好 路硕 疏鹏 潘浩波 戚浩 王扬帆 汪凡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编号:XH20027Y)的成果。
怀远—池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处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地段。为获取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选取安徽韭山东北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
关键词:怀远—池河断裂 郯庐断裂南段 第四纪活动性 探槽 韭山 
如果海洋冻结会发生什么?
《大科技(科学之谜)(A)》2019年第1期61-61,共1页艾丽·富兰克林 
地质证据表明,地球上的海洋曾至少冻结过两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亿年前。在上次海洋冻结事件中,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存活下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如果现在海洋再次冻结,会发生什么呢?
关键词:冻结 海洋 单细胞生物 地质证据 地球 
板块构造贯穿太古宙的地质证据:来自太古宙古板块边界的记录
《地球科学》2019年第1期36-36,共1页王璐 钟亚婷 彭松柏 Kusky T.M. Windley B.F. Polat A. 
'板块构造何时启动'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最重大科学问题之一.不同领域学者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数值模拟和纯粹猜想等多方证据及约束条件提出多种理论假说.近期,针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和热点话题,Timothy M.Kusky等3位长期从事全球大地...
关键词:板块构造 板块边界 太古宙 
华南内陆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地质证据被引量: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年第2期258-271,共14页唐梅华 巫建华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项目"中国中–新生代铀成矿作用研究"(中核地计[2008]74号)资助
在华南内陆的赣南地区,发育早白垩世早期武夷群火山岩系,其不整合覆盖于南华纪-寒武纪变质岩系之上,且被早白垩世晚期罗塘群红色沉积岩系不整合覆盖。火山岩系内发育直立甚至倒转褶皱、逆掩断层等挤压变形和构造变质现象,并被南华纪变...
关键词:不整合 褶皱构造 推覆构造 早白垩世中期 华南内陆 
早期太阳黯淡,为何地球上还有液态水?
《大科技(科学之谜)(A)》2017年第2期58-58,共1页苏菲·艾伦 
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还是一个谜。早期地球接收到的太阳光强度只有今天的70%。科学家一直认为。这样的热量不足以使地球的水保持液态的状态,而更多的水应该是结冰的。但地质证据显示,早期地球上甚至还存在海洋。
关键词:早期地球 液态水 太阳 天文学家 地质证据 光强度 科学家 水保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