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

作品数:3723被引量:21588H指数:7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杨经绥徐义刚傅容珊滕吉文王椿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科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陆岩石圈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的协同演化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00-214,共15页刘丽军 陈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88201)资助。
陆地是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然而其下方岩石圈的性质仍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漂移是受大洋板块运动所控制,大陆岩石圈与对流地幔的物质交换局限在板块边界或热点附近,而大陆内部,尤其是克拉通的构造变形主要是...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 大洋俯冲 地幔柱 拆沉 深浅耦合 协同演化 
中条山岩墙群的时代及其对华北1.8 Ga大火成岩省事件性质的制约
《科学通报》2023年第21期2824-2835,共12页袁玲玲 王祎帆 张晓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3030)资助。
中条山地区发育大量弱变质或未变质的中基性岩墙,它们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初期(1.80~1.76 Ga)大规模岩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厘定其侵位时代对构建岩墙群的精细时-空分布规律,以及认识华北克拉通该时期地球动力学过程有重要意义.此...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 中元古代初期 岩墙群 中条山 熊耳地幔柱 
前板块构造与大陆起源被引量:8
《科学通报》2023年第18期2312-2323,共12页赵国春 张健 尹常青 王潮 张国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890831)资助
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并被誉为地球科学史上一场革命的板块构造理论能圆满地解释显生宙至元古宙几乎所有地质现象、过程和事件,但却无法解释太古宙大陆克拉通基本特征,包括绿岩带内高温(~1600°C)科马提岩的成因和缺乏岩浆弧安山岩的双峰...
关键词:大陆 板块构造 前板块构造 太古宙 地幔柱 
新特提斯单向俯冲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6
《科学通报》2023年第13期1699-1708,共10页朱日祥 赵盼 万博 孙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155203)资助。
新特提斯洋向北单向俯冲的机制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分别是南侧冈瓦纳被动大陆的不断裂解和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陆块诱发的俯冲起始.本文统计了大火成岩省的分布规律,发现200~80 Ma期间,与地幔柱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主要分布于南半球,暗示该时...
关键词:新特提斯洋 单向俯冲 俯冲起始 南北半球地幔温差 欧亚大陆南缘富水岩石圈 
大洋岩石圈地幔中的古老克拉通碎片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2年第25期2976-2978,共3页刘丽军 孙卫东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外壳是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刚性板块构成.这些刚性板块又称为岩石圈,包括上部的地壳和下部的岩石圈地幔.对于具体的板块而言,其岩石圈地幔的年龄是否与上覆地壳的年龄严格耦合,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非常关键...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 固体地球科学 刚性板块 岩石圈地幔 克拉通 年龄 
地幔通道流:青藏高原大规模生长的深部机制被引量:22
《科学通报》2021年第21期2671-2690,共20页侯增谦 许博 郑远川 郑洪伟 张洪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1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70304)资助。
地处喜马拉雅造山带后陆区的青藏高原,其成因与生长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前人资料和我们的综合研究发现,西起西昆仑,东经北羌塘和昆仑山口,向南折向芒康-大理,直抵红河-哀牢山,发育一条跨越青藏高原不同构造单元的长达数千公里的巨型高热流...
关键词:青藏高原 碰撞造山 地壳生长 软流圈上涌 地幔通道流 
持续性的板块俯冲作用开始于21亿年前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9年第31期3156-3157,共2页李曙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0214)资助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的板块俯冲样式随着地幔温度的降低发生过重要的转变.在地球的早期,其构造样式以滞留盖型(stagnant-lid)垂向构造体制为主,后经过短暂的、间歇性的俯冲(episodic subduction)样式[1,2],随着地幔温度的逐渐降...
关键词:板块俯冲 碱性玄武岩 地幔橄榄岩 持续性 
地球中微子:来自地球深部的信使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8年第27期2853-2862,共10页韩然 牛耀龄 李玉峰 李志伟 徐亚 习宇飞 高若菡 王安东 曹俊 赵亮 何锦成 冒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0505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404100)资助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正在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JUNO)是我国第二个大型国际领先的中微子实验站.地球中微子(geo-neutrino)是地球内部天然放射性元素(主要是^(238)U,^(232)Th和^(40)K三种同位素)...
关键词:地球中微子 放射性生热 Th/U比 地幔放射性地热能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与2008年汶川地震发震机理被引量:17
《科学通报》2018年第19期1906-1916,共11页雷建设 赵大鹏 徐锡伟 杜沫霏 张广伟 孙长青 米琦 鲁明文 杨宇 何静 张冰 田凡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408);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15-1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80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302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901)资助
汶川地震后,为认识发震机理,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丰富的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野外观测与研究工作,获得了有意义研究成果.近震成像获得的地壳结构显示,以汶川主震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南北两侧波速存在明显差别,以南...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地幔结构 汶川地震机理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7
《科学通报》2018年第3期327-339,共13页陈兆辉 王椿镛 楼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914005);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青年课题(2015010118;2017010212)资助
基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周缘地区稠密分布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采用FMTOMO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深至400 km的高分辨率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并分析和探讨了研究区的深部构造与火山、强震活动及克拉通破坏等相关的地球动力学问...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 地震层析成像 华北克拉通 大同火山群 强震孕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