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沉

作品数:202被引量:3688H指数:4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罗照华王强许继峰高山张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北中仓地区晚白垩世岩浆岩成因及其对高原早期隆升的指示
《地学前缘》2024年第6期261-281,共21页吴浩 杨晨 吴彦旺 李才 刘飞 林兆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3045);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122003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20QD045)。
青藏高原中部白垩纪晚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并伴随着快速的地表隆升,然而其深部动力学机制一直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对藏北中仓地区发育的闪长玢岩和英安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分析研究,以期为区...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晚白垩世 岩石成因 拆沉作用 高原隆升 
东天山地幔过渡带及660km间断面P波速度结构及其对岩石圈拆沉的启示
《中国地震》2024年第4期752-765,共14页崔冉 周元泽 苏慧 崔清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4103、42474135)资助。
天山作为重要的活跃陆内造山带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复杂的形成与再活化过程。地幔过渡带内的速度异常结构以及间断面的起伏形态,可为理解天山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但受到前期台站覆盖的限制,对东天山速度结构的研究仍存...
关键词:东天山 P波三重震相 高速异常结构 660km间断面 岩石圈拆沉 
阿尔山火山群面波层析成像
《地震地质》2024年第4期893-915,共23页侯颉 吴庆举 余大新 叶庆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112,41504073)资助。
文中利用阿尔山火山群附近的29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和其周边8个固定台站2019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的远震垂直向地震波形,通过频-时分析获取了11010条高质量的Rayleigh波基阶相速度频散,基于面波成像方法构建研究区地壳、上地幔的三维S...
关键词:阿尔山火山群 岩石圈拆沉 火山活动 面波层析成像 S波速度结构 
藏北盐湖地区晚白垩世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后拆沉作用的指示被引量: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4年第4期866-878,共13页周高宇 祁诚雪 万牧钦 吴浩 黄煜奇 李宾铭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122003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QD045);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167);桂林理工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RD2000002384)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两侧在晚白垩世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其深部动力学机制至今仍存有较大争议。本文对藏北盐湖地区新识别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旨在为该缝合带...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晚白垩世 辉长岩 岩石成因 拆沉作用 
S波接收函数揭示的华南陆块岩石圈结构及构造启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4年第3期410-419,共10页沈旭章 陈萌萌 程思远 王岳军 黄斯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30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1);广东省引进创新研发团队项目(2017ZT07Z066)联合资助。
本研究利用华南陆块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地震波资料,构建适合研究LAB的S波接收函数,基于接收函数波形分析和偏移成像结果对华南陆块岩石圈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华南陆块下方70 km深度存在最明显且连续性相对较好的低速界面,结...
关键词:华南陆块 LAB 地震波 S波接收函数 岩石圈拆沉 
大兴安岭中南段哈力黑坝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拆沉作用
《中国地质》2024年第3期978-994,共17页魏巍 黄行凯 徐巧 蒋斌斌 刘孜 祝新友 巫锡勇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72)资助。
【研究目的】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大兴安岭中南段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年代、岩石成因类型、源区性质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显微镜、XRF和(LA-)ICP-MS等手段对哈力黑坝岩体早白垩世花岗岩进行...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 早白垩世花岗岩 HF同位素 哈力黑坝 大兴安岭中南段 地质调查工程 
华北克拉通南缘角子山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西北地质》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马玉见 刘亚剑 梁涛 卢仁 包刚 雷万杉 
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攻关项目“豫西熊耳山西段矿物地球化学勘查标志体系研究”(2022-398-8);“河南省东秦岭碱性侵入岩岩石成因及成矿预测研究”(2014-06);“河南省西峡县高庄-梅子沟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技术方法研究”(2016-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嵩县南部正长岩的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U1504405)联合资助。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
关键词:角子山 正长花岗岩 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 岩石圈拆沉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大陆岩石圈与地球深部动力过程的协同演化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00-214,共15页刘丽军 陈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88201)资助。
陆地是人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然而其下方岩石圈的性质仍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漂移是受大洋板块运动所控制,大陆岩石圈与对流地幔的物质交换局限在板块边界或热点附近,而大陆内部,尤其是克拉通的构造变形主要是...
关键词:大陆岩石圈 大洋俯冲 地幔柱 拆沉 深浅耦合 协同演化 
碰撞后岩浆作用与陆壳生长: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被引量:4
《地球科学》2023年第12期4481-4494,共14页周辰傲 宋述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1955202)。
碰撞后岩浆活动对于了解造山带垮塌和去根过程及陆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形成于400~360 Ma的碰撞后花岗岩-辉长岩侵入体和镁铁质岩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其中,花岗岩侵入体具有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形成...
关键词:大陆碰撞 碰撞后岩浆作用 造山带垮塌 拆沉作用 陆壳生长 岩石学 地球化学 
陆内岩石圈拆沉:来自四川盆地西南缘地幔转换带成像的约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10期2378-2391,共14页杨凡 李娟 陈思丹 陈赟 李龙 艾印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编号:2017YFC150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406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编号:IGGCAS-201904)资助。
四川盆地西南缘毗邻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受印度-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共同作用,是研究陆内岩石圈构造演化和深浅部动力学过程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基于布设在跨四川盆地和川滇地块的高密集宽频带地震台阵波形数据,利用多频率、多模型P波接收...
关键词:地幔转换带 接收函数 四川盆地西南缘 滴落式岩石圈拆沉 川滇地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